第473章 上任!苦兮兮的大明匠人们!

    第473章 上任!苦兮兮的大明匠人们! (第2/3页)

控着最多的权力和田地,自然贵为四民之首。

    农就是农户百姓,华夏历代王朝都是农耕社会,历代帝王对粮食农耕都十分重视,所以农排在第二位。

    工就是工匠,眼前这些宛如乞丐一样的匠户!

    工匠的地位本就卑贱,只比那些以逐利为生的商人高出了些许。

    而且因为工匠还要承担大量的徭役,比如修筑宫殿,比如修缮河堤等等,每年都必须得去轮班服徭役,拿不到工钱不说,还有被打杀的风险,因此匠人的日子也是过得苦不堪言!

    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国朝继承元朝匠籍制度,军匠属于军籍,专门负责武器、军装、仪仗等的制造和修理工作,子子孙孙,世代承袭,不得有任何变更!

    说白了,一切罪恶都是源于朱元璋定下的户籍制度!

    大明立国之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选择继承元朝的“诸色户计”户籍制度,将户籍分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务农,并向国家纳农业税、服徭役;军户的职责是服兵役;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

    这户役制度恶心的地方在于,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当然士绅的子弟那肯定是世代读书做官啦。

    这也就意味着,爷爷是什么人,儿子就是什么人,爷爷是个匠人,自己就必须是个匠人,自己的儿子也必须是个匠人,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是匠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都没有变更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这种户役制度,本身就存在大问题。

    李弘壁来自后世,自然接受不了。

    可是问题在于,太祖朱元璋企图用这样的一种畸形制度,来维持整个大明帝国的千秋万代,规定了所有人的身份,并且这种身份是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不能有任何的变动。

    其本质上,还是“士农工商”阶级的延续。

    士绅继续做官,农民继续耕种,工匠继续做工服劳役,商贾继续游走四方做买卖。

    就好比他朱元璋制定的路引制度一样,通过一条条框架,将大明百姓锁死在他们的生存空间里面,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动,从而百姓安稳了不会闹事了,自然就可以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