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朱棣那些饱受诟病的御驾亲征

    第749章 朱棣那些饱受诟病的御驾亲征 (第2/3页)

台,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大军驻师不进。

    第五次是永乐二十二年,鞑靼部再次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

    纵观朱棣这五次御驾亲征,也就前两次有些实际战果。

    第一次北征消灭了五万蒙古精锐铁骑,促使蒙古本部鞑靼称臣纳贡,达到了战略预期。

    第二次北征,明军在忽兰忽失温与蒙古进行一次规模最大的对决,明军投入了五十万兵力,蒙古也有三十万左右,尽管这次北征没有获得全胜,史料上记载为“杀伤相当”,但对于蒙古来说,这次打击是致命的,因为蒙古的综合国力远不及当时的大明,此后蒙古采取了避战远走的策略,避其锋芒不再与明军正面交战。

    通过这两次北征,可以说大明朝基本了解除了北方蒙古的威胁,蒙古也没有力量对明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至于小股兵力的袭扰,不足为患,只要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问题不大。

    经过前两次北征的打击,蒙古变主动为被动,避免与明军直接交战。

    人家又不是傻子,知道大明强盛明军战斗力高强,哪里还乐意头铁地跟明军死战。

    打不过我还不能跑吗?

    掉头往茫茫草原里面一扎,明军上哪儿找去?

    可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棣仍是不依不饶,总是想寻找蒙古主力决战,看起来好像是朱棣在寻找战机,实际上一次也没有找到,并且还在疲惫、严寒和饥饿的夹击下损失巨大。

    朱棣晚年三次北征,客观地说出兵的动机也值得商榷,或者完全可以不用出兵。

    当时蒙古都是派出小股骑兵袭扰边塞,并没有冲破防线进入内地的意图和实力,这种情况下,朝廷完全可以让边境的部队进行巡视以策应当地的驻军,但朱棣却以此为由,令大军北征。

    而且从战术的角度来看,朱棣后三次北征也有重大的失误。

    蒙古的军队都是清一色的骑兵,移动速度快,机动性太强,几乎没有固定的活动范围;而明军主力是步兵,出征只能是一边走一边找,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无法找到蒙古主力与之决战,军事上陷于被动。

    以步兵对骑兵是明军先天的缺陷,早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