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第 83 章
83 第 83 章 (第2/3页)
“怎么,你怕是我贪污来的?”郑灏好笑的看着她。
丽姝点头:“那是当然,
官员的声誉如白壁一般,
微微有瑕疵都不行的,
一次贪了,被人抓住把柄,日后就会更贪。”
郑灏道:“放心收着吧,这是兵部给我的,已经过了明路,如今公主们刚刚出去和亲。皇上想加强军备,故而兵部的人生怕吃挂落,又因为我近来办事颇有好评,已经升为中书了,所以大司马开给我的。”
中书过所有六部的折子,抄录誊写中万一谁对你有点意见,你的折子因为一字之差,很有可能就天上地下处境完全不同。
丽姝见这个钱并非是受贿得来的,而是正经的渠道,她也就收下了。
“这还是你第一次交钱给我呢。”
郑灏挑眉:“怎么,嫌弃我穷了?”
丽姝窃笑:“你们翰林清贫些也是好事,反正我是觉得挺好的。”
二人打了几句嘴仗,又有丝雨进来道:“大奶奶,敏儿上京了,她正从淮南过来,奴婢让她梳洗好了来见你。”
丽姝瞬间站了起来:“好。”
这个敏儿正是她曾经在几年前派到杨初萤那里的,她真的想搞清楚前世的事情。
不一会儿,丽姝单独把敏儿喊到书房来了,敏儿先跪下来磕头:“三姑娘,奴婢总算是回来了,若非奴婢不是杨家的人,否则早去那番邦了。”
“什么?杨初萤去乌孙了,你确定吗?”丽姝不可置信。
要知道她前世可是被杨大人买回去代替杨初萤的,这辈子怎么杨初萤又去和亲了呢。
敏儿点头:“奴婢一直跟在杨姑娘身边伺候,杨家的夫人听说是妾室扶正,特地从外面娶回来的。她对杨姑娘很是不好,偏偏朱老尚书早早的去了,朱老夫人年事已高,不久也撒手人寰,奴婢曾经知晓她往成亲王府递过一封信,是让她王府的表姐交过去的。哪里知晓没有半点回应,后来就没办法,杨大人亲自给她下了药,把她送过去的,奴婢不是杨家的人才逃过一劫。”
丽姝又问:“那她们家没有买人代替杨姑娘去吗?”
敏儿摇头:“没有,原本那个杨夫人就想把小姐弄走,听说这次杨姑娘去和亲,原本就是代替别人的,她又怎么会再找一个人。”
让人好好安置敏儿之后,丽姝陷入了沉思。
难道自己是庄生晓梦,不可能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萧昀就不可能出现在淮南,敏儿是贴身服侍杨初萤的,萧昀连回信都不肯,怎么可能亲自去那边。
她突然想起当年发生的事情,萧昀为何会对自己上心,就是源于她救过他,否则,他是不会对她上心的。
因为刚开始见面时,他非常轻佻。
正因为自己救了他,所以他甚至还告诉自己他会派人保护她如何,但如若这个人是杨初萤呢,杨初萤可是很善良的,若她那日不救身负重伤的萧昀,会不会是杨初萤救,这就说的通了。
如果没有她出现在济宁,是杨初萤救了萧昀,以萧昀这个人的为人,恐怕还真的会去她。
也只有萧昀迎娶杨初萤,才会让杨大人
使出李代桃僵(),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甚至还花一万两。因为杨家既能为本地藩王分忧,又能和成亲王府结亲。
如果萧昀没去,大概杨家是不会买人的,她们会像前世一样让人李代桃僵。
可他为何前世救了自己呢?既然自己是代替杨初萤去的,他应该不会如此啊?
这就又是另一个谜团了。
但总之今生她再也不会有被人送去乌孙的风险了,至于其她人,她祈祷大齐国富民强,将来那些和亲的姑娘们处境才会好。
回过神来,她这里又有郑灏拿回来的私房钱,丽姝当然好好存好,以备自己不时之需。
五月天气骤然闷热起来,丽姝在郑夫人这里请安时,听说老太太又在吃素,说是见着肉了就犯晕。隔房的榕二太太一家要回荥阳了,她们寄居京中,一直混的不甚如意,榕二太太一直很想念荥阳的热闹,故而准备返乡,丽姝也准备了程仪。
郑家人不多,所以走了榕二太太一家,冷清下来。
当然冷清也算不得很冷清,毕竟郑灏现在也是翰林,轮值内阁,还有状元身份,故而也常常有人上门来拜访。
但丽姝却觉得家中清静些更好,她和谭氏的院子虽然对着,并不能直接串门,因而两边往来也不多,她觉得过的比在娘家还舒服。
这种安静丽姝很舒服,谭氏却很难忍受,本身就和一个病人常年相处,她就有些寂寞,偏偏如今崔氏又走了。
往常崔氏脾气好,她们往来很多,大家不在一个锅里吃饭,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就是说些什么也不怕。
现在崔氏走了,她和丽姝往来不多,因此白日她常常觉得难耐,偏偏郑家规矩森严,郑夫人看着脾气好,但是也防着她,里三层外三层的丫头婆子,去哪儿都一群人跟着,见最多的就是小厮,还隔着几重人。
谭氏觉得自己快憋死了,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两拨人。
一拨是郑老夫人的娘家人,她的侄儿媳妇带着两个女儿上京来的,一拨则是郑夫人的亲妹妹,带了一儿一女来的。
说来也巧,两边都是寡母带儿。
丽姝随郑夫人一起见客,郑老夫人娘家的侄媳妇,人称冯太太,两个女儿生的端丽秀美,也很是斯文。郑夫人的妹妹嫁的是裘家,丈夫三年前去世,公公当了数年的盐官儿,是有名的富户。裘姨妈这次则是送女儿上京发嫁,她的女儿正是嫁给萧昀做侧妃,因为正妃进门后,才能让侧妃进门。
说起来还都是亲戚,萧昀的一个侧妃出自吴家族女,其父任五品官是通政司参议,这通政司掌内外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