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传国玉玺

    第二百三十七章 传国玉玺 (第1/3页)

    …

    江鸿飞拿出来的这个东西,色绿如蓝,温润而泽,其背螭钮五盘,钮间有小窍,用以贯组,又得玉螭首一,白如膏,亦温润,其方圆四寸,缺一角,以金镶嵌之,是为金镶玉,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传国玉玺!!!

    有那对传国玉玺的历史了解的人知道,当时王莽篡汉时,让他的弟弟王舜去找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大怒,破口大骂王舜,拒绝交出传国玉玺。王舜一再逼迫,王政君无奈,只能把传国玉玺扔在地上,于是传国玉玺的一角便被摔坏了。王莽登基以后,重新请工匠修复了传国玉玺。工匠用黄金镶嵌的工艺补上了传国玉玺上被摔坏的缺口,从此之后这方传国玉玺也被称为金镶玉。

    后来传国玉玺经多次辗转流传,这个金镶玉的标志反而成为识别真假传国玉玺的记号之一。

    又有,汉献帝延康元年,汉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使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这方传国玉玺,更是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根据这几个已知的特征,任谁在江鸿飞拿出来的传国玉玺上,都看不出毛病来。

    方腊、田虎、王庆不约而同地问:“你怎么会有此物?!!!”

    江鸿飞将传国玉玺放在桌上,以便方腊等人继续观看这方传国玉玺,同时说道:

    “我有一位兄弟,名叫时迁,绰号“鼓上蚤”,乃天下第一神偷,一年前高俅那老贼为夺取我另一個兄弟金枪手徐宁家传之宝“雁翎圈金甲”,而将徐宁兄弟刺配到沙门岛,我一方面亲起人马去沙门岛将徐宁兄弟救了回来,一方面遣时迁兄弟去将雁翎圈金甲取回来,不想时迁兄弟艺高人胆大,将东京汴梁城的达官贵胄偷了个遍,末了他还去皇宫中走一遭,给我带回来了不少礼物,其中之一便是这方传国玉玺。”

    听江鸿飞说完,方腊等人全都被震惊得无以复加!

    “时迁?”

    “偷玉玺?”

    这方传国玉玺竟然是从赵宋皇宫中偷出来的?!!!

    乔道清想起似乎有这么一件事,遂道:“去年八月,一个从东京来投我龙虎山的兄弟言,京城发生了一桩惊天大案,一伙偷天的大盗,将京城的众多达官贵胄家里都偷了,后来那伙大盗竟然跑到官家禁宫中去了,也不知丢了甚么,京城禁了七日,开封府缉拿不利,连个人影都没看到,最终开封府尹被免职,此事也不了而了之。”

    李助则说:“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玉玺,送至朝廷。后经蔡京等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玉玺。哲宗大喜,号为“天授传国受命宝”,还将年号改为元符。至徽宗时,道君皇帝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

    江鸿飞笑道:“那十方玉玺,有八方在我这里。”

    说话间,江鸿飞手一挥,立即就又有八方玉玺出现在桌上。

    这八方玉玺分别是:‘镇国宝’、‘受命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

    这其中后六种为先帝六玺,合者是为天子八宝!

    这回,方腊等人完全相信,江鸿飞手上的传国玉玺是来自赵宋皇宫了,否则,江鸿飞手上不可能有这么多赵宋的玉玺。

    方腊等人看着那方传国玉玺不禁口干舌燥!

    这可是传国玉玺啊!

    据传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嬴政之命,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之后,不少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

    这方传国玉玺在千百年间时起时落,得者莫不以天命自居,纵然英雄如孙坚,在得此传国玉玺后,也是举止失常,拔腿就走。

    陈箍桶感慨:“当初宋太祖登基时,就是因为没有得到这方传国重宝,自刻受命玄玺,被天下人笑称“白版皇帝”,由此可知此物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道君皇帝失了此宝,若是传扬出去,再被人讥讽事小,若被人疯传为国运转移、气数已尽,那才是塌天的大事。”

    听了陈箍桶此言,方腊等人的眼睛更亮了。

    而且,有了这方传国玉玺,登高一呼,肯定从者如云。

    这么说吧,如果方腊得到了这方传国玉玺,那他的起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