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勋章
第449章 勋章 (第2/3页)
用这种教材做思想工作,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忠君爱国这一块,大家确实挺明白的,可护民这一块依然没什么人在乎。
徐允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明周报的到来,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陈景恪让人不辞劳苦,将报纸送过来,目的不就是用来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吗。
于是下令,将报纸送到各抚慰使手里,让他们读给全军将士们听。
务必要让他们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抚慰使们也在头疼。
护民是军队应该做的?还要让将士们都明白其中深意?
什么和什么啊都是。
军队不都是忠君爱国、开疆拓土吗?
护民爱民那是衙门的事情,和我们有啥关系?
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徐允恭的命令他们自然不敢违逆,只能硬着头皮上。
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上面给了教材,让他们都松了口气。
继而好奇心就起来了,他们很想知道,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
打开报纸一看,所有人都震惊了。
原来朝廷是这个打算,原来……军队还能这样。
虽然他们水平不高,可毕竟是搞思想工作的,在很多事情上的敏感度是要超过常人的。
自然能明白朝廷这种改变的意义有多大。
但能明白,不代表就能理解。
军队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打仗的,你们这么搞不是不务正业吗?
冒那么大险,花那么大的代价,值得吗?
只是值不值得并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军人他们要做的就是传达上面的意思,然后去执行。
所以,在拿到报纸之后,他们立即就展开了全新的思想工作。
至于效果吗……
只能说,有,但不多。
大家听了,但基本没当一回事儿。
对此,徐允恭也有些无奈,只能写信将此事告诉陈景恪。
不过很快他就没工夫操心这个了。
运兵船顺流直下,很快就到达了应天府。
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一股截然不同的氛围,紧张。
乡野道路上,到处都是灾民,拖家带口向着应天府而去。
面对这些灾民,徐允恭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太清楚后果了。
连应天府都出现大批灾民,更遑论其他地方了。
他都没有下船,只是在船上会见了应天府的官吏,详细了解了东南受灾情况。
毕竟应天府处在长江南岸,能更快的了解东南灾情。
得到详细情报后,他按照灾情轻重,对部下将士进行了分配。
然后全军顺流而下,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当神机营到达的时候,当地官吏其实也非常紧张。
一开始还以为朝廷是怕灾民造反,才派人过来的。
等明白神机营的目的,有多震惊可想而知。
但比起其他地方的人,在震惊之后就是狂喜。
灾祸到来,他们也想做点什么。
可面对这种天灾,他们人手实在有限,能做的不多。
军队到来就不一样了,首先能保证灾民不会作乱。
其次军队人多力量大,如果真的投入到救灾中去,能做的就太多了。
所以,当他们得知神机营的目的,纷纷给予了支持。
从不多的人手里面,抽取了一支精干力量,配合神机营的工作。
有了当地官吏的引导,神机营的将士们,很快就投入到救灾中去。
见到军队到来,灾民都惶恐不已,以为是朝廷来驱赶他们的。
不怪他们会这么想。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灾民在朝廷眼里就不算人,而是麻烦。
比起赈济,更需要的是提防造反。
不过很快灾民就发现,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这支军队并没有驱赶他们,反而引导他们前往安全的地方,帮他们建立的安置点。
还教他们防疫知识,减少不必要的病痛。
这还不算完,等他们得知还有灾民被困,立即前去营救。
一开始大家自然不信,以为就是做做样子。
可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安置点,述说着自己是如何被救,所有灾民都信了。
这支军队真的是来救他们的。
然后……将士们察觉到灾民对他们的态度变了。
从原本的畏惧,变成了爱戴拥护。
原本见到他们,老远就避开的百姓,现在见到他们纷纷围上来表达感激之情。
各种逃难时候携带出来的一点物资,比如鱼干、肉干、窝窝头之类的,拼命往他们手里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