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捧红了顶级流量[穿书] 第124节

    我捧红了顶级流量[穿书] 第124节 (第1/3页)

    而且沈明铮继承沈家之后,也记得自己上辈子曾经受过的好处,他和宿宁一直想做新锐导演的投资,这不是小打小闹的项目。

    他们投导演不是仅仅给钱就可以的。导演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但“安装”好这个核心的基础,在于完整的团队和技术支撑。

    所以他们从演员、编剧、音乐以及剧组内各项人员平台配置开始,看着这些工作走向成熟,然后在这个时间点,找到合适的驾驶员,尽量地为这些创作者保驾护航。

    这显然是很大的布局,宿宁这次过去一趟,确实发现了不少惊喜。

    例如,一些涌现出来的独立电影导演,以及进入展映的一些新人导演的电影短片,这些作品离拿奖很远,能进入这个环节,颇有些质量过硬的。

    宿宁还从中看见了几个国内过来参展的导演团队,圈子这么大,他们的名字之前宿宁都没有听过,有些小众电影作品很难吸引关注的注意力,即使上映也不过是几百万的票房就匆匆下映,但看得出有点东西的。

    其中有一个动画导演,让人印象深刻,拍了一部动画短片,是很有国风的水墨感,拍的却是一个朴素的故事,叫《银镯子》,一个女孩追逐儿时梦想的故事。

    拍得很好,虽然故事表达还有些稚嫩,但看得出已经很有风格。

    可惜,这部动画短片太短了,只有十五分钟,而且后面的八分钟都有些仓促,没有之前那么让人印象深刻,整体的完成度不够高。

    这部作品虽然进了展映,但在其中的展示机会很少,宿宁也是机缘巧合看到了,回去之后,特意让人去联系了这个年轻的导演。

    对方听到是光影娱乐来的,听起来很是高兴,也坦陈了最后制作仓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没钱了。

    拍这种作品,花费实在太多了,这位年轻的导演为此几乎倾家荡产,在明知道这种短片并没有什么商业化的途径的情况下,依然拍了。

    而她这样的坚持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荆棘奖近几年鼓励这种短片拍摄,并对外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她争取到了,因为这个小小的机会,最近已经有几个投资商联系过她了,想继续支持她的作品创作。

    眼下,宿宁也打算和她合作,给她提供新的机会。谈话谈到最后,她这样和宿宁笑着说:“连大名鼎鼎的光影娱乐都来了,看来我的梦想真的要实现了。”

    虽然有些细节还要详谈,但显然对方是很相信光影娱乐的,只提出这个名字,就不必多说了,甚至都还没有谈到投资的数额,就欣然同意了下一步的接触。

    话里话外,她提到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词,“梦想”。来到这里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梦想,眼神里都是闪着星星的,怀揣着对这个行业发自内心的向往

    这奖项最重要的从来不是那一个晚上的红毯和颁奖典礼,而是这些“机会”,这与宿宁一直在做的事情不谋而合。

    倘若不是他之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行为得到肯定,是无法这么快得到对方肯定的。

    所以实际来过之后,宿宁很喜欢这个地方。

    即使是带着警惕心来的,但这里的情况可以说是出乎他的意料。

    荆棘奖很好,他完全理解,为什么无数人和书里的主角都把它当成最终目标 。

    但就是因为这样,和他所知的原著的结局对比起来才更显反差,曾经以荆棘奖为目标的主角最终郁郁而终,证明在许多年后,荆棘奖似乎不再这么美好了,好似理想毁灭。

    别说主角,宿宁只不过来这里几天,感受到这种氛围,一想到这有可能会改变都觉得心痛不已,更何况是一直以它为最大梦想的人。

    为什么在数年内就会变化这么大呢?

    来到这里之后,沈明铮和宿宁一部分时间是分开行动,沈家继承人避不开一些商业交际活动,况且宿宁想攻关的特效技术都属于大公司的作品,通过这种场合才好和那边搭上线,当然两人也会同时出席,但沈明铮接触的多一些。

    觥筹交错之中,他敏锐地感受到背后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给了宿宁一个答案

    ——担任荆棘奖三十余年主席的老马修,这个荆棘奖的大守护者,已经太老了,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

    第121章

    这样好的环境, 是需要人去维护的。

    老马修这个人,在娱乐圈很出名,他年轻时做过演员做过导演, 后来做投资人, 因为脾气差得罪人, 差点被封杀, 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受到帮助,硬是挺过来了。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才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