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捧红了顶级流量[穿书] 第128节

    我捧红了顶级流量[穿书] 第128节 (第1/3页)

    演员的表演,在很多时候都受导演和角色人设的影响,倘若抛开这些要素,单独去看这个演员,更能判断出他/她能否担任这个影帝/影后称呼,是否能进入演戏的最高殿堂。

    没有演员会因为这样的“突然”而生气,所有人的表现都十分惊喜。

    荆棘奖这么大的招牌,评委来了,就意味着自己有可能入围。这种奖项即使没有拿到,很多演员仅凭一个提名就能吹一辈子,靠这个吃到退休也不是不可能。

    阿诺确实能力在线,他找的摄像团队不是随便找的,整个画面显得非常干净,开头可能会有些戏剧性,但一对一的采访中,两个人在讨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理想,会让人心情一下平静下来,静静地跟随他们思考。

    所以,荆棘奖的直播迅速受到关注,除了犀利、突袭这种有戏剧化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确实言之有物。

    能够被评委看中的片子,基本都属于佳片范畴,有一些已经上映的片子在当时就已经很有影响力,值得反复品鉴,很多观众看了访谈之后品出一些新的理解,再去看那部电影,果然观影体验又不一样了。

    这种访谈不是看完就没了,而是会引起观众交流的意愿,原来板块非常简单的荆棘奖官网特意开辟了讨论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因为有这样的过程,亦有很多冷门佳片和不知名的演员、导演和幕后人员获得了关注,借着这个平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

    这种改变是非常成功的。

    雷蒙那件事是过去了,但难保风头过去了,又推出来一个表面上找不到什么瑕疵的人,荆棘奖的评委位置至关重要。

    这回就通过实打实的事情让大家知道,做评委不是只有影响力大、能说会道就可以的,扎实的行业经验、敏锐的艺术触觉以及公平公正的眼光,才是一个评委应该具备的素质。

    之前的荆棘奖从来没有这样,在颁奖典礼前小半年就吸引了很大的关注度,以至于今年收到的报名展映的作品都显著增长。

    阿诺是当地的皇室成员,他已经在着手在当地建设更多的展映场馆,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业人员来到这里展示,并实时在网络上的官方平台发布各种展示信息。

    在荆棘奖的作品展示里,其实普通人也能通过买门票进去观看,除了门槛比较高的红毯,很多地方都是开放的。

    这种改变,既让大众了解了这个奖项沉淀多年的艺术底蕴,保持了格调,亦原来打破了“高高在上”的印象。

    在这样的筹备下,今年的荆棘奖颁奖典礼特别隆重。虽然今年遗憾,没有国内的片子入围,但来到这里参加展示的国内电影人呈几何倍数增长,国内和荆棘奖的联系越来越多,鼓励大家花心思、花时间去拍有质量的好作品。

    今年获得最佳影片的片子是一部反战题材片子,译名叫《陈旧故乡》,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极其不易,获奖时热泪盈眶。

    电影除了浓烈的情绪,整个拍摄手法和叙事手法也十分可圈可点。

    在获奖之前,荆棘奖的采访记录就已经为他遭受战火的家乡提供了帮助,捐款以及荆棘奖的支持令更多人得以重建家园。

    文艺作品的意义之一或许正在于此,反应现实,然后渐渐改变现实。

    所有人都为今年的颁奖典礼高兴,在老马修去世后,很多人担心这个奖项会受到影响走到辉煌的尽头,但事实证明了,会越来越好。

    宿宁和沈明铮在宴会上和阿诺等人碰了碰杯,道:“我们继续努力。”

    但在这么好的形势之下,有些人不高兴。

    今年获奖的这部片子导演穷得连家都没了,拿到的奖金一部分捐出去,一部分用来拍下一部作品,如此精打细算,显然是没有什么背景,这就证明,某些人的计划没有得逞。

    最生气的显然是沈安唐。

    他为了和其他大资本合作,在中间花的钱不少,要悄无声息地联系到那些评委,了解他们的喜好,这是需要前期投入和打点的。

    但他前面已经投完了,正准备要下手了,突然荆棘奖就变了样子,换了玩法。

    那些评委全世界各地的跑,身边还有摄像头和许多人,根本不好下手,没有办法掩人耳目,之前的所谓打点废了很多。

    某些年纪大的评委原来是不玩网络的,因为荆棘奖注册了账号,借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