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梁拉娣的奇葩想法

    第201章 梁拉娣的奇葩想法 (第1/3页)

    盛夏的阳光透过破旧窗棂柔柔洒满了废品点老旧的屋子。

    把整个房间映成金色,那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颜色。

    派出所王振山也凑了过来。

    从兜里摸出一根大前门递给李爱国,想听听他有什么好想法。

    要是再抓到几个这样的家伙。

    那别说大队长了,估计副所长的位置都是他的。

    咳,晋升倒是无所谓,主要是想为国家挽回损失。

    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跑偏了,王振山轻咳一声:“爱国同志,你真有办法?”

    “介绍信。”

    惬意的抽着烟,李爱国缓缓吐出三个字。

    “介绍信?”街道办王主任对这个名称一点都不陌生。

    在这个年代,住店,远行,甚至是参加工作,都需要介绍信。

    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卖废品也得要介绍信的。

    “如果卖废品都得要介绍信,是不是可能影响居民的生活,给居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王主任担忧的说道。

    这年代的街道办主任,还是真心为居民着想的。

    李爱国心中赞叹一声,缓声解释道:

    “当然不是什么废品都需要介绍信。

    像少量的铜烂铁、碎布条、废玻璃等。

    很明显是居民家中的废品,完全可以直接卖给废品店。”

    但是。

    像钢筋、铁棍、灰槽、下水沟铁盖等出自建筑工地、材料场的废品。

    以及贵重的金属材料和机械设备都来自工厂的废品。

    必须持有工厂的介绍信或者是街道办的介绍信,才能够售卖。”

    此话一出,街道办王主任的眼睛顿时亮了:“这是个好办法,那些来历不明的废品,是没办法开具介绍信,无法卖到废品店,换成钱,那么那些坏分子就不会再打这些歪主意,从而刹停了这种歪风邪气!”

    说完话,她扭头看向旁边的一位胖乎乎的老干事:“老郑啊。

    怎么样,李爱国同志从一件小小的废品案中,能够敏锐的意识到社会的弊病。

    并且未雨绸缪,提出了解决方案。

    这才是干实事的人。

    你觉得我把废品店交给他们,是不是明智的选择?”

    郑干事被点到名字,愣了一下,支支吾吾的点头:“废品店这次是立了大功.”

    那位胖乎乎的郑干事年纪五十多岁,身形体重跟刘海中有得一拼。

    家住在西直门那边。

    亲侄子没有工作,自从见到废品代购点红火起来后,有些眼馋。

    想着让街道办把废品点转给他侄子。

    结果被王主任一阵猛批。

    废品店是签了合同的,半道里收回来,街道办还有信用可言吗?

    郑干事不服气。

    这阵子没少在王主任耳边嘀咕,废品点这边的坏话。

    王主任这次逮到机会自然要回怼一顿。

    看着郑干事面色赤红的窘态,王主任的心中舒畅极了。

    再看看李爱国,那是越看越满意,越看越欣赏。

    李爱国提的建议,十分的及时和重要,要是汇报上去,上面肯定会重视起来。

    她身为街道办主任,也会受到表扬。

    李爱国等于是把功劳送到她手里。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才是人际交往的致胜法宝。

    王主任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沉思片刻,道:“爱国同志,我看你们废品店目前的经营资金不太充足。

    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为群众提供服务,伱们等会写一封房租减免协议书。

    等回到街道办,我会召开会议,讨论这事儿。”

    减免房租李爱国猛然瞪大了眼睛。

    他之所以提出通过“介绍信”,来遏制“假废品”进收购站的歪风邪气,并没有贪图奖励的想法。

    而是因为在前世有过深刻的教训。

    在六七十年代,大量的“假废品”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倒卖到收购站,造成了大量国家和集体财产流失。

    后来上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专门召开了会议,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正策,这股风气才被遏制住。

    可惜那时候已经造成了上百万的损失。

    那时候的上百万,跟后世的几百亿差不多。

    严重阻碍了华夏从一个孱弱兔子,变成大肌霸兔子的进程。

    当然。

    街道办的奖励,咱也不能不要。

    李爱国欣然接受。

    并且积极提出建议。

    “只是制定介绍信正策,还是远远不足以对付那些人。

    还应该对下属收购站和收购点执行正策情况进行检查。

    对废品店收购员分期分批地开办短期正策培训班,提升业务水平。”

    “你等等。”王主任立刻意识到这些建议的含金量。

    扭头喊来一位街道办干事,“你赶紧把爱国同志的话,一字不漏的记录下来。”

    “是!”那街道办干事掏出钢笔和纸笔。

    李爱国将前世的经验详细叙述了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