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巨贪和珅

    第二十八章:巨贪和珅 (第1/3页)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驾崩,正月十三这天,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如果说一下中国古代的贪官,绝对不可以不说和珅,和珅的财产呢,在嘉庆帝抄家的时候,分为一百零九号,在这一百零九号里,有八十三号未估价。

    仅仅是这二十六号估了价的,在当时的估价已然到达了两亿两千三百万两了,如果按照米价每两银子一石的话,和珅的小部分财产(大概算是四分之一吧),已经可以购买两亿两千三百万石的粮食了。我们不妨做一个不怎么合理的换算,按照今天的米价来算的话,按照三元一斤来算,也可以算是六百六十九亿元了。而这样的数字也是由于今天的米价的便宜而缩减了的,更可怕的是,仅仅为四分之一。

    和珅的如此巨额的财产到底由何处而来呢?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的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所以哪怕是乾隆后期提拔他,他也是正当壮年),他的先祖呢,并无什么显赫的门第。他的高祖因为军功得到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职位,正三品,世袭罔替。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八旗的副都统(正二品)和都统(从一品)。

    十来岁的时候,和珅得到了进入皇西华宫内的官学读书的资格,也算是紫禁城里的“国立贵族学校”了。十八岁那年,直隶总督冯英廉看中了和珅,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和珅,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投资,不可谓没有眼光。

    和珅精通满、汉、蒙、藏、朝、维六种语言,通读四书五经,长得也是帅气。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和珅迎来了人生转折点,得到了乾隆帝的欣赏,得到了三等侍卫(正五品)的空缺,可以经常随侍皇帝出巡,有了回禀上谕的机会,也为了他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他出身是秀才,在乾隆四十年的时候,升为御前侍卫,还兼了某旗的副都统。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再次升迁为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不久后又兼了步军统领兼京城崇文门税务监督。

    和珅可谓身兼五职,但值得注意的是,他身上的职位,其中户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崇文门监督都是管钱、收钱、用钱的“肥缺”,军机大臣更是实际的宰相,步军统领又是拱卫京畿重地的首席武官,和珅的升官之迅速以及乾隆对和珅之宠幸,可谓史无前例、空前绝后。

    和珅全家更是被乾隆从满洲正红旗抬旗到了满洲上三旗的正黄旗,成为了天选贵族。

    过了四年,和珅的户部侍郎变成了户部尚书,副都统改为了都统,在内务府大臣之外更是加了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之外也加了议政大臣、御前大臣。最为无上荣耀的还得是自己的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指定为和孝公主的额附(驸马),待年成婚,和珅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了乾隆的亲家。

    和珅就是已经这样了,乾隆心里还是觉得和珅不够好,特命和珅再兼理藩院尚书,与“四库全书正总裁”,和珅在学问上确实有所能力,但四库全书这等工作,确实不是和珅能够胜任的,或者说他能看懂四库全书中的多少书籍,还是一个未知数。

    后来甘肃有一个撒拉尔回民首领,名叫苏四十三,乾隆四十六年起兵反清,攻打兰州。乾隆就让阿桂和和珅前去督师,阿桂当时身体有病无法前去,和珅只能自己先去。结果和珅在前方一顿胡来,差点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阿桂去了以后,才将局势挽回,轻松取胜。乾隆把和珅调了回来,按理来说应该是死罪,最低也是处分或者加以惩罚,而和珅居然升官了?乾隆对阿桂毫无赏赐,却给和珅又兼了一个兵部尚书,可谓荒唐至极,此外又加了一个“管理户部三库”的肥缺。

    两年后,甘肃的回民叛乱被镇压了,功劳又记在了和珅的头上,封和珅为一等公爵,在军机大臣、议政大臣、御前大臣之外又加一个“协办大学士”的荣誉职衔,户部尚书仍然保持,兵部尚书改为吏部尚书。

    又过了三年,和珅由协办大学士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崇文门监督虽是油水极多,但职小位卑,乾隆没让和珅继续兼下去了,吏部尚书也让他不再担任了,但是户部仍然交给他,而且他更是成为了“管部大臣”,这可是位在尚书之上的职位。

    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被清军捉住,和珅又由一等男爵晋封为三等伯爵,赐号忠襄。乾隆五十七年,和珅又兼了翰林院掌院学士,这样一个秀才,未考举人、未考进士、未考翰林,却一下成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