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吸血盛宴

    第523章 吸血盛宴 (第1/3页)

    “噼里啪啦——”

    硝烟弥漫,新年到来。

    在噼里啪啦作响的爆竹声中,洪熙十年如期而至。

    转瞬间,便已经是朱高煦来到这个时代的三十四个年头。

    如今的他,虚岁已经四十有八,而本该早早去世的朱棣也活到了六十八岁。

    对于父子二人能活这么久,朱高煦并未表现出任何诧异,他比较诧异的,主要还是返回云南的好大哥居然活到了五十这个坎。

    当然,这是从个人层面来说的变化,而历史的变化则是变得让人无法依据史书。

    洪熙十年本该是历史上的宣德二年,这一年明军从交趾撤兵,时隔四百多年被收复的交趾,最终在收回二十年后被放弃。

    这一年葡萄牙原本应该在恩里克的带领下,逐步沿着摩洛哥向南方的桑海帝国探索,逐步积累海洋知识。

    这一年美洲本该因为长期旱灾而导致粮食短缺,各個城邦国家分崩离析。

    除此之外,日本、朝鲜、鞑靼、瓦剌、帖木儿等各个政权都应该专注于国内,有的在改革,有的在内斗。

    只是以上的所有都已经被朱高煦推翻,大明朝成为了历史上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这比西班牙的日不落帝国提前了一百多年。

    日本的天皇一脉断绝,只剩下了足利氏的天王一脉。

    朝鲜的咸镜道成为了大明的东海府,朝鲜的掘金地从咸镜道成为了昆仑洲。

    南方本该重新崛起的麓川王朝已经覆灭,大明的官员和兵马深入到了缅甸北部和泰国北部地区,三宣十慰变成了三宣七慰。

    海上,吕宋、旧港、满剌加、锡兰、忽鲁谟斯、木骨都束、昆仑角、檀香群岛(夏威夷),东洲、北洲等各个宣慰司、千户所让太阳所照耀之地都插上了大明的旌旗。

    从东北亚到东非,大明的藩属国多达七十余国,成为了华夏历史上宗藩体系的巅峰。

    除了欧洲、西北亚没有大明的属国外,其余地方都充斥着大明的藩属国。

    执掌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仅凭个人能力无疑十分困难。

    要么分权,要么放权,这是历史留给朱高煦的两条路。

    对此,他选择分权给了朱瞻壑,同时下放了部分理政权力给六部。

    殿阁的权力依旧被他所压制和限制,天下也因为刚刚过去的颜李案而变得清澈许多。

    这个影响了大明两京十七布政使司的大案,也终于在这一年的大朝会落下了帷幕。

    “去岁,天下户数二千余三十六万四千余,口数一亿余七百八十二万余。”

    “天下田亩数为六百九十七万三千一十六顷,又余八十九亩四分。”

    “朝廷所入田税、商税、关税、矿税合计折色为五千三百四十六万三千余贯,存金十九万三千四百余二十七两整。”

    “江南盐茶酒政推行后,增税三百一十六万贯。”

    “此外,颜李案后续抄家折色所获约三千一百六十万贯左右。”

    郭资将去年朝廷的整体收入情况进行汇报,除了江南盐酒茶政严格推行后在基础税收上增税三百余万贯外,去年最大的收入依旧还是“颜李案”的抄家所得。

    金库的黄金收入通常不计入可调动钱粮范畴,但即便如此,洪熙十年的大明朝在当年可调动钱粮这方面,也达到了八千五百万贯左右。

    可以说,颜李案前前后后给大明朝贡献了近六千万贯的收入,但这些收入都是他们趴在朝廷背上吸血所得。

    颜李及其党羽趴在大明背上吸血二十五年,吸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利益集团。

    面对这场闹剧,朱高煦也不得不做出了最终判决。

    “下旨,依律将颜延、李冕车裂于市,其亲眷斩立决,其同党依罪判处斩立决、流放等不同罪名。”

    高坐金台上,朱高煦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奉天殿,令人大快人心的同时,也不免令群臣心中惊悚。

    皇帝从未判决过如此重的刑罚,可见皇帝对颜李案的痛恨。

    “陛下,臣刑部尚书金纯有事启奏!”

    刑部尚书金纯站了出来,朱高煦隔着冕旒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准!”

    “陛下,颜李案牵扯官员已经高达七千四百余名,吏员更是高达九万八千余人,按照《大明律》,这群人的亲眷都需要被牵连,如此一来牵扯数量便高达一百二十余万。”

    “陛下,若是判决如此多的人流配,恐怕会影响各地秩序……”

    金纯话音落下,许许多多的官员也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朝廷之律法中牵连未免过于频繁,是否可以修改律法。”

    “陛下,牵连亲族过多,即便发配也需要数百万贯的费用,得不偿失啊陛下。”

    “陛下……”

    一时间,百官纷纷为颜李案中被牵连的官吏亲眷喊话,但朱高煦很清楚,他们为的不是颜李案中的官吏喊话,而是为了今后的自己。

    他们都料不准,自己日后会不会也被牵连,自己的亲眷是否会因为自己而被牵连流配。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如此万众一心的为颜李案官员亲眷喊话。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今的《大明律》是朱高煦亲自制定的,而其中牵连的律法也是朱高煦让人加上去的。

    朱高煦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解决地方人口过于稠密,部分地区民族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当今被牵连的一百二十万人,除了已经被判处发配的五十余万人外,剩下的七十余万人都是大明朝稳固边疆的重要资源。

    这样正大光明进行人口迁徙的资源,朱高煦个人怎么会选择放过呢?

    “说完了吗?”

    朱高煦一开口,嘈杂的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面对众人那又惊又怕的目光,朱高煦缓缓开口道:

    “律法皆朕亲自制定,你们是觉得朕所制定律法过时了,还是担心日后你们也会成为颜李案中的一员?”

    “臣等不敢!”听到皇帝这么说,刚才谏言的众人纷纷跪下叩首。

    望着他们,朱高煦没有仔细追究,只是表明了态度:

    “律法既然制定就要遵守,若是他们的丈夫、父兄没有触犯律法,那朝廷会随意的抓捕他们并流配吗?”

    “他们的丈夫、父兄贪腐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