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民康物阜

    第526章 民康物阜 (第2/3页)

骑射,也上阵对付过北边的蒙古人,但返回汉王府后的安逸生活让他不可避免的变得略微肥胖。

    “从今日开始,世子殿下还是开始食用老夫所开的食谱吧。”

    检查过后,王完者提醒了一句朱瞻基,朱瞻基闻言心里一惊,只能点点头:“我记住了。”

    话音落下,院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待三人看去,只见张氏又喜又惊的走了进来。

    “生了,生了!”

    张氏口中喊着生了的话,这让朱瞻基连忙询问道:“男孩女孩?”

    “男孩!”张氏脸上笑得高兴,而朱瞻壑也笑着作揖道:“恭喜大兄有了自己的子嗣。”

    “谢殿下吉言。”朱瞻基松了一口气,按理来说他应该早早和孙氏有子嗣才对,不过由于朱棣几次北征都叫上了他,故此便耽搁了不少时间。

    “孩子的名字想好了吗?”朱瞻壑好奇询问,朱瞻基闻言笑着点点头:“想好了,叫祁镇。”

    “镇?”朱瞻壑闻言颔首:“好名字,希望这孩子能在云南好好镇守,让汉王府的威名传播开来。”

    话音落下,朱瞻壑也继续道:“行了,大伯的情况既然稳定,那我明日便返回北京了。”

    “王御医他们会留在昆明看护大伯,这点大兄你就不用客气了。”

    “祁镇刚刚出生,大伯这边又患病,你还是先忙吧,我就先告辞了。”

    朱瞻壑说罢,朱瞻基便主动道:“那我送送殿下。”

    “不必了,大兄留步。”朱瞻壑苦笑示意朱瞻基先忙,随后便主动离开了小院。

    在他离开后,朱瞻基则是交代了母亲张氏一声,随后向育婴堂赶去。

    与此同时,朱瞻壑则是前往了黔国公府,准备在离开前与沐春好好聊聊。

    医院距离黔国公府有一段距离,而朱瞻壑也可以借此机会好好观察昆明城的情况。

    经过大明近四十年的开发,昆明如今已经成为了彻彻底底的汉化繁华之地。

    二十余万汉人居住在此地,而西部、南部许多地区也迁徙而来不少汉人。

    当下的云南有人口四百余万,其中汉口占据二百万,达到了近代才达到的民族比例。

    除了滇西南的民族比例还略微有些失衡,整体来说的云贵汉化都已经通过迁徙手段而能将疆域稳固了。

    相比较他们,反倒是四川的汉化比较困难。

    随着云贵和乌斯藏的二百余万少数民族内迁四川,四川的汉人与少民比例也基本保持在了六四比例的程度。

    这放在过去上千年时间里都是不可能的情况,但四川地形相较云贵要平坦许多,方便镇压叛乱,所以才将大量少民迁移到四川。

    尽管二百余万少民数量很多,但随着迁移到丘陵平原地带,许多少民曾经的习惯也在一点点消失。

    迁徙过后的三代少民基本已经不会说民族方言,只懂得学到的大明官话。

    除此之外,他们的习性也偏向汉人,而当地百姓乐见于此。

    “卖报卖报……”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眼镜,北京生产的眼镜啊……”

    昆明城内,由于地方安定不少,加上人口增多,昆明也不得不修建了四四方方的外城,而外城主要是居民区,不管是道路还是街坊都是按照朝廷标准修建的。

    宽阔的主干道上,马车与西番马、滇马、黄包车来来往往,街头百姓也常常穿着绢布,现有布衣者,可见畜力使用频繁,当地经济之繁荣。

    这一幕放在洪武年间,简直不可想象。

    经过二十七年的马政改革,大明朝已经成为了一个不缺马匹的国家,至少从国家层面来说,大明朝是不缺马的。

    尽管北方的瓦剌与鞑靼被收服,漠北也纳入了大明朝的疆域,但大明的骑兵不仅没有随着北方安定而变少,反而越来越多。

    朱瞻壑记得自己年初所看的六军都督府军册中有过北方军事情况的介绍,如今北方骑兵十六万余,其中六万骑兵聚集北直隶,剩余十万驻扎在甘肃、漠北、陕西、大宁和渤海等地。

    秦岭淮河以北的军队数量多达三十五万,近半数为骑兵,剩余的基本都是马步兵。

    能将马匹运用到如此地步,这离不开化肥和新作物的推广。

    正因如此,才会让昆明这种西南之地都能拥有如此多的马力。

    所有的马车都会为马匹戴上一个装粪便的袋子,当然许多有钱的富户和富农会选择喂马匹吃豆料,这样马匹就不会随时都在消化排泄。

    “这昆明府的赋税,我听闻已经达到三万余贯了?”

    朱瞻壑看着玻璃窗外的昆明街景,询问了一声面前坐着的王涣。

    王涣闻言点头道:“折色过后是三万八千余贯,整个云南现在的赋税近二百六十万贯,主要还是以金银铜矿开采为主。”

    “这般赋税,也能排进全国两京十七布政司的前十了。”朱瞻壑略微感叹:

    “只可惜地形复杂,不容易修建铁路。”

    “这倒是。”王涣点头,而马车此时也缓缓驶入了内城。

    进入内城,这座曾经沐英修建的城池就显得有些道路狭窄了。

    不过这城池本就是用来防御地方作乱的,如此修建也能理解。

    马车七拐八拐,很快来到了黔国公府门前停下。

    朱瞻壑下了马车,驾轻就熟的走入国公府内,两旁的护卫毕恭毕敬行礼,可见朱瞻壑过去三个月没少来这里。

    他按照时间和沐春的习惯,走到了前院的一处小院门口。

    见到朱瞻壑前来,门口的兵卒连忙走入其中通告沐春,另一名兵卒为朱瞻壑开门。

    朱瞻壑走入其中,随后便见到了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的沐春。

    “岳丈,我明日便要返回北京了,特意前来与您说一说。”

    “嗯,早些回去也好。”沐春没有摆出任何立场,或许对于见识过四大案的他来说,不站队就是保全沐家最好的手段。

    “我将御医都留在了医院,岳丈您年事已高,此次离去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再见到您。”

    “若是身体有恙,您记得召医院的御医们前来诊断,莫要逞强。”

    虽说沐春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