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各方局势

    第555章 各方局势 (第2/3页)

的百姓都能了解情况。

    他们生活在朱高煦为他们编织的信息茧房内,以他们能掌握的信息来推断,殊不知他们所自我分析的这一切,其实都是朱高煦所引导的结果。

    他们所猜想的这一切,也被在江南巡查民情的于谦看在了眼底。

    “报纸……”

    于谦脸上表情复杂,他觉得皇帝用这些手段来引导舆论,实在不是圣君之所为。

    此刻的他很拧巴,他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儒家教育,直到他即将科举,才接触到了如今的新学。

    他儒家教育的一面告诉他,皇帝这么做不是圣君之所为。

    他接受新学的那一面告诉他,皇帝的做法反而能让天下安定。

    话语权和舆论都掌握在朝廷手里,总比掌握在那些士大夫手中要好……

    面对这两种思绪,于谦郁闷的拿起酒杯抿了一口。

    他不得不承认,天下正在与江淮当初与他说的一样在前进。

    陛下确实兴了大案,也确实办了许多冤假错案。

    可是这些冤假错案建立在的是少部分得利者身上,而案子过后,获利的却是整个江南,乃至整个天下的百姓。

    从实际来谈论,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

    可如果一味的兴大案,这样的朝廷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一杯接一杯,渐渐地,于谦也不知清醒的倒在了酒桌上。

    他所学的那些东西有用,但不能完全适用当下。

    相比较他,王回、徐硕、江淮这群人才是能适应当下的人。

    “硫酸厂要建立在远离城镇的地方,这点要格外注意。”

    “面粉厂也得注意,如果遭遇明火,那可是会爆炸的,马虎不得。”

    “硫酸厂距离磷肥厂不要太远,以便……”

    北京户部衙门内,王回正在有条不紊的制定着北方的经济改革计划,对于许许多多需要注意的事情,他甚至编撰为册,发给了前去改革的官员,以及当地的地方知府、知县。

    北方能否翻身,关键就在于这一仗。

    打好了,北方不用依附南方,南方也不会再因为每年给北方调拨钱粮而抱怨。

    只有经济对等,双方关系才能对等,经济就是南北矛盾的几个根本之一。

    “事情如此,尔等前往地方,不得以京官身份而耀武扬威,知否?”

    “下官领命!”

    站在上百名户部员外郎面前,王回冷脸训导众人,众人作揖回应。

    “去吧”

    随着王回一声令下,众人纷纷作揖离去,王回也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之中。

    这样的画面,不仅仅存在于户部,还存在于刑部与礼部。

    不同的是,徐硕和杨士奇无法直接干预地方衙门的事情,而是只能通过吏部和户部对地方布政司进行控制和调整。

    光在直接性上,二人便慢了身在户部的王回一步。

    “陛下,都运作起来了……”

    乾清宫内,休养一年多的亦失哈返回了宫中当差,并与朱高煦汇报着当今天下的变动。

    对于这一切,朱高煦似乎充耳不闻,却又知晓天下之事。

    只要他想,他随时可以干涉和中断这些政策。

    “事情刚刚开始,还见不到成效,不用着急……”

    朱高煦低着头在编写一本书,自始至终未曾抬头。

    对于经济转型这种事情,他比这个时代的很多人都有经验和体会。

    王回等人判断是十年,但实际上十年时间远远不够。

    朱高煦并不会因此而怪罪他们,因为他有经验,不代表王回他们有经验。

    对于朱高煦来说,他可以摸着原来的历史来前进,但王回他们不行。

    故此,朱高煦并不指望自己能看到经济转型结束的那一天,他只要能看到经济转型带来的实处就足够了。

    这点,他不止是心理这么认为的,就连手中的笔也是这么写的。

    【本朝与历朝历代不同,本朝所走的道路也与历朝历代所不同,依照以前的经济体制已经走不下去,更是严重阻碍了本朝的发展。】

    【本朝的疆域广袤,相较于疆域,人口稀少,故此需要解放生产力,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农业转为工业。】

    【对于这一路程,下面的臣子所上奏疏皆以为十年就能结束,但他们错误的估判了这一时间。】

    【在我看来,本朝当下还有许许多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只是修建工厂和铁路是行不通的。】

    【他们将会在改革的路上遭遇阻碍,并将阻碍解决,所以这次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以十年为一期作设想,将其预计在五期五十年的时间内完成……】

    朱高煦不断写着,从当下的经济改制,到日后朝廷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天家在某个时间段,应该做出何种让步。

    让步的结果是什么,不让步的结果又是什么……

    这些东西他越写越来劲,脑中思绪越来越清晰。

    直到他放下朱笔,活动了一下自己发酸的手腕,这才发现时间已经来到黄昏了。

    “陛下,有急报!”

    “慌慌张张的,陛下正在忙,什么急报都得往后稍稍。”

    王焘的声音响起,亦失哈担心他惹到皇帝生气,故作训斥。

    “无碍,呈上来吧。”

    朱高煦示意王焘呈上来,王焘见状便呈上来,便解释道:“吐鲁番的西虏果然出兵阻拦了朝廷修建铁路,还动手打伤了不少兵卒和民夫。”

    “嗯……”与王焘的激动不同,朱高煦淡淡回应一声后便继续道:

    “将这些事情刊登在报纸上,你应该知道怎么做,另外将礼部驻亦力把里的大使、兵卒调回。”

    “奴婢知道!”见皇帝点头,王焘立马作揖退下。

    开战之前,自然要做足舆论上的准备,而大明报社下辖的报纸不仅仅包括大明朝本土,甚至包括了日本、朝鲜、暹罗等藩属国。

    除此之外,就连河中、西亚等地也有《大明报》的流通。

    由于大明报对地方各国的情报刊登都十分准确,故此翻阅《大明报》已经是各国官员及国主每个季度都在做的一件事情。

    “倭贼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