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崇弘中衰

    后记·崇弘中衰 (第3/3页)

为瓦剌部贵族,但瓦剌归顺大明已经有近三百年历史,张策妄更是将自己视为汉人,故此大怒与孙巡在奉天殿拳脚相交,孙巡被其打成重伤。

    事后,朱和坌以擅启“华夷之辨”将孙巡夺爵,罚张策妄三年俸禄。

    仅从这件事来看,新政推行受挫已经是定局,然而朱和坌并不打算就此停止新政。

    他令张伯行、张策妄等人率领燕山卫强行推行新政,并重用宦官金文来重新掌握大明报社、电台、电影等行业。

    弘光三年三月,司礼监提督太监金文在班值途中遭遇车祸而毙命,朱和坌大怒,令锦衣卫指挥使俞铨拷问肇事者,肇事者被捕入诏狱,翌日暴死。

    消息经过推波助澜传开,事情很快发酵成为锦衣卫草菅人命,北京街头出现十余万抗议者,队伍堵塞交通,许多商店遭到打砸,损失超三百万两。燕山卫及吉林卫上街拿人。

    四月初二,闹事者二十四名罪首被暴拿钱煽动百姓暴动,被叛凌迟。

    五月,指使煽动百姓的十余名官员被捕入狱,被判枪决。

    六月,地方抗议游行愈演愈烈,被派许多地区的宦官遭到游行队伍殴打致死,地方不加以阻拦甚至纵容。

    弘光四年三月初六,中军都督张策妄在裁军现场遭被裁士兵枪击毙命,享年四十一岁,枪击者自杀。

    九月初二,紫禁城乾清宫突发火灾,朱和坌被锦衣卫指挥佥事背出火中。

    苏醒后,朱和坌下令彻查火灾,同时搬往大明宫居住办公。

    弘光五年二月初五,户部尚书张伯行在巡视南京的时候遭刺杀,好在杀手紧张,未能将其击毙,南京医院将其抢救成功。

    消息传回北京,朱和坌不喜不悲,暂缓新政推行,连续几个月辍朝。

    弘光六年四月,朱和坌时隔半年返回紫禁城,遣散大量太监宫女,仅保留六百太监及三百名宫女。

    同月,朱和坌开朝会于奉天殿,闭口不谈新政之事。

    自此之后,地方游行队伍日渐变少,最终消弭。

    七月,朱和坌拨内帑五十万两修燕山行宫。

    弘光八年十月,法西战争结束数年后的法国尝到了战争的甜头,路易十四向西班牙宣战。

    弘光九年二月,法军占领西班牙北部萨拉戈萨重城,普鲁士向法国宣战。

    八月,法军与普鲁士军队在滑铁卢作战,并在滑铁卢击败普鲁士军队,向美因茨进军。

    十月,法军久攻美因茨不下,英国向法国宣战,奥斯曼进攻法国的意大利地区。

    弘光十年三月,法国与普鲁士谈和,双方退回战前边界。

    八月,匈牙利向奥斯曼宣战,奥地利向奥斯曼宣战。

    九月,大明发布声明,不会干涉属国行为,但不想见到其它国家入侵大明属国的行为。

    十月,奥斯曼败于沙巴茨,匈牙利军队向萨拉热窝挺进。

    十二月,法国律师家庭出身的伏尔泰在父母资助下,前往大明南中大学留学。

    弘光十一年四月,英军和法军在英吉利海峡爆发海战,法国海军不敌,退往波尔多海域。

    六月开始,英军不断骚扰法国沿海。

    七月,伏尔泰抵达南中大学参加学习。

    相较于西洲的战火连天,大明地区的百姓生活富足,物价低廉。

    在南中大学,伏尔泰见到了大量前来留学的留学生。

    再南中就读大学期间,伏尔泰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并于弘光十三年六月得到了走出南中的许可证。

    他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周游大明中洲的南方,并将自己的经历写为《大中华游记》。

    弘光十五年,路易十四病逝,他的连年征战令法国元气大伤,因此在路易十五即位后,他开始着手与各国展开和平谈判。

    三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与英国、西班牙、奥斯曼进行结盟及和解,致力发展一个和平的关系,以免再次出现冲突。

    由于未能取得足够的战争利益,法国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群众负担加重,资本家压榨成性。

    弘光十九年六月十一日,巴黎的人民群众经过武装而起义,他们希望推翻资产阶级和帝制的反动统治。

    消息传出后,西洲各国的王室害怕革命传播,纷纷支持路易十五镇压起义。

    远在大明的伏尔泰得知故乡的消息后,他对专治统治发表了批评的文章,而他本人也因为攻击官商资本主义的文章而被捕入狱。

    得知他入狱的消息,喜爱他文章的朱和坌下旨将其释放,并邀请伏尔泰前往燕山行宫。

    弘光二十年八月,二十六岁的伏尔泰前往了燕山行宫,并见到了弘光皇帝朱和坌。

    他将这次的经历记载进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并在交流过后,对朱和坌的无奈感到了惋惜。

    十月,大明对法国提供援助,并于次月镇压了巴黎大革命。

    彼时大明朝民间思想多以攻击君主专制为主,而伏尔泰新发表的作品中并未对朱和坌本人进行攻击,反而对他以惋惜为主。

    这样的内容,使得许多思想家开始批判起了伏尔泰。

    他们并不相信朱和坌无法控制庙堂,他们都认为朝廷援助法国镇压叛乱的政策是由朱和坌下发的旨意。

    弘光二十四年,三十岁的伏尔泰在百姓的批判,权贵的威逼下,被迫返回了法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