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是时候让你们见识南蛮王的真正威力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是时候让你们见识南蛮王的真正威力了 (第3/3页)

。拥有甘宁所部水军的高顺军团北上拿下了夏城等在三国时代相当于江夏郡的地盘,陈兵江夏,威胁竟陵与郢都。

    竟陵是楚国在南郡的最后一个据点,郢都则是秦国南郡的第一重镇。

    总体而言,战略上大虞是处在全面进攻状态,且攻势进展顺利。

    战术上,董璜军确实有不小的损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虞的疆土面积实在太大了,大虞占领的江南地区,又大多是开发程度一般的地区,不仅存在大量小封君,还有大量的被泛称为蛮方、荆蛮、南蛮黔中蛮的蛮人部落。

    这些蛮人部落可不是瀛洲那些偏弱的天选打工人蛮夷,而是一群祖上跟三皇五帝打了个遍,被迫来到江南的战斗民族,很大一部分都是九黎、三苗等的后裔,民风本来就剽悍,又因为生存环境恶劣,而人人好勇斗狠,全民皆兵。

    在秦人和一些战争代行者的撺掇下,这些小则数万人,多则几十万人的蛮人部落,经常对大虞的小股军队发动袭击,大虞军想要维持各个城市间的交通,就占用了大量的兵力。

    “嘿,蛮人啊。”

    听到这个消息,董璜忽然笑了。

    他可是升级版的南蛮王来着。

    南蛮王:泛蛮系势力好感大幅度提升,泛蛮系英雄、侍从及自然人兵种归心难度大幅降低,招募蛮族系兵种花费减半。

    “丞相打算怎么办?”

    董璜忍不住问了一句。

    “可用法孝直当年平南蛮之策。”

    贾诩垂着眼说道。

    “嗯?”

    董璜眉头一挑:你又想让我小兄弟受苦?

    而且法孝直有个屁的平南蛮策啊,不就是无限联姻之术嘛!

    话说,人家法孝直都躲在瀛洲不敢回来了,你们还在这里坑他,真的好吗?

    “陛下,丞相言之有理啊。”

    见董璜似乎有点想要反对这条一举多得、经过实践检验的妙计的意思,董璜的文武们可就不干了,纷纷劝谏。

    董璜在别的事情上任性也就罢了,怎么可以军国大事上胡闹呢?

    再说了,又不是让你去抛头颅洒热血,你只需要举一举就行了啊!

    至于说法孝直,我们这不是在害他,而是在给他送功劳啊!

    他只需要躺在瀛洲,这平定南蛮的献策之功就落到他身上,多好的事啊?

    有了这么多功劳,他法孝直丞相之下第一功臣的位置,谁能抢得了去啊?

    更何况……

    在董璜归来之前,为了平定南蛮,准确的说是为了把南蛮变成大虞的助力,进而彻底平定南方、乃至进军巴蜀,内阁早就制定了平蛮策。

    这倒不是内阁独断专行架空董璜,纯粹是因为大家对君主离线体制早就习以为常了,关键的事要是都等董璜拍板,那可真要等到大虞亡国了。

    况且,董璜对这些事情也很宽容,就算是内阁决策出错,董璜也会主动揽过责任,不会怪罪内阁。

    所以,内阁其实早就定好了十年发展大计,平定南蛮、利用南蛮更是重中之重。

    内阁制定的平南蛮计策,其实很简单。大虞的皇帝陛下可是南蛮王啊,那亲和力不是说说而已啊,君不见如今的百越都已经彻底归心融入到了三十六洞体系之中,不仅基本上连个反叛的都没有,还都嚷嚷着要为大虞打下那边的瓯越、闽越。

    所以,大虞内阁的策略就是,先让祝融女王、兀突骨、沙摩柯、木鹿大王这些蛮人配合主力杀鸡儆猴,干掉几个不听话的,然后再广泛宣传对蛮政策和大虞陛下南蛮王的身份与仁德,顺便给点儿甜枣,最后再给他们一个联姻的机会,并准许他们去昊京城、去三十六洞滇池圣地、祝融神庙朝圣。

    一番操作下了,问题绝对会得到解决。

    这条计策其实目前已经开始实施,张任、兀突骨等有着平定南蛮经验的武将或者南蛮武将,都已经就位,就连诸葛亮军团也已经开赴南蛮前线,就差祝融女王带着祝融女骑兵军团现身说法了。

    平南蛮的大戏可以说是一触即发,只是众人没想到董璜会回来的这么快。

    “夫君,此计可有不妥之处?”

    雨馨见满朝文武都赞成这一计策,董璜却不开口,就觉得有些奇怪。

    当然,她的开口不是为了揽权,纯粹不太了解董璜和朝臣之间关系的她,善意的想给董璜和朝臣一个台阶下。

    不过,从心里将,她还是比较偏向朝臣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夫君的真实水平。不能说菜,但谋略上绝对比不过贾诩等人。

    “夫君,法孝直的计策?”

    焱妃倒是比雨馨警惕了一点,就算是跟董璜的后宫关系冷漠的她,也听过法孝直的风评。

    “没啥大事,在我经历的第一个世界,法孝直在平南蛮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

    董璜心里叹了一口气,但还是出面维护法孝直。要不然……

    雨馨和焱妃可不是那些娇滴滴的女王,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总而言之,董璜还是很有担当的。

    “尽快安排吧,对秦国也不要怂,黔中郡该拿下来就拿下来,我先去韩国,等回来的时候,可以跟蛮王们会盟。”

    董璜强行转移了话题,安排道。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需要亲征南蛮的他了,而且也没听说这个时代的南蛮有啥好的不毛之地。

    “诺!”

    诸臣纷纷领命,也不再和董璜争辩平南蛮的计策问题。

    至于说黔中郡,拿了就拿了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黔中郡的地形、人口和种族结构,决定了黔中郡不可能是秦国防御的重点,尤其是在大虞水军阻断江面的情况下,黔中郡最大的作用恐怕也只是骚扰了。

    大虞军有朝一日要与秦国决战的话,重点还是在郢都,在南郡。

    拿下南郡,既可威胁大秦的关中之地,也能够威胁巴蜀之地,未来的南郡必然会有一场大战。

    而像黔中郡这些不毛之地,未来谁赢了郢都的那场大战,这些地方才会真正归属于谁。

    “对了,朕听说秦国在郢都等地建水军?”

    董璜忽然想起一件事。

    “根据情报,秦国在郢、巴等地大肆建造船只,编练水军。”

    情报头子李儒答道。

    “你们说,如果我们在他们船只建的差不多的时候,突然去偷袭他们的水军,能不能成功?”

    似乎是以为太久没有处理政事的缘故,董璜地图开疆的瘾又犯了。

    “陛下妙计!”

    贾诩立马开口。

    之前贾诩已经驳了董璜一次了,这次就算是董璜走出再臭的一步棋,贾诩也会把它变成“陛下圣明”!

    大不了,多死点儿空间兵呗。

    其他人见贾诩都夸奖了,自然不可能跟所有人对着干,于是,朝堂上响起了一片赞美之声。

    陈琳更是口绽莲花,须臾之间,一篇赞美董璜功绩、智谋的辞赋便被他作了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