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三个太后(求月票)

    第三百一十二章三个太后(求月票) (第2/3页)

仅如此,就连今年连虚岁才十四岁的嬴政自己,也拥有神话二阶的实力。

    只能说,这个世界的天命之子,甚至说这个时代的天命本身,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想要刺杀他,可不容易。

    对此,董璜倒也不感到失望,反而还跃跃欲试——不是对刺杀跃跃欲试,而是对跟嬴政兵对兵、将对将的过过招跃跃欲试。

    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建设,董璜现在已经不再妄自菲薄。

    不就是一个任务世界的剧情人物吗?

    任务世界的一切不都是战争代行者的资粮吗?怕什么!

    董璜不仅不怕,甚至有些期待有朝一日能够亲率大军与王翦乃至嬴政决战的那一刻!

    那场面,想想就热血澎湃。

    毫无疑问,自从征服了赵太后,让赵太后都变成了对自己百般逢迎的侍从之后,董璜就有些飘了。

    不仅建立起了自信,甚至有些自负……

    ——

    同样是秦国太后,同样是持笔书写,华阳太后和赵太后的握笔姿势完全不同。

    (华阳太后)

    华阳太后是正儿八经的握笔写着楚篆,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知性宁静的美感;而赵太后握笔的不是手,手里握的也不是笔……

    华阳太后是一个很有气质的女人,如今已经四十岁了。

    这个年纪对于这个世界的人而言,已经算是老人了,但华阳太后不仅天生丽质,还保养得当,十指不沾阳春水,宛如柔夷滑如纱。

    岁月从不败美人。

    这个秦始皇的做了三天大王的爷爷所最宠爱的女人,有着不下于赵姬的绝色,而岁月的风霜并没有在她的身上雕刻出多少痕迹,反而如同绝妙的催化剂,在她的身上催化出了成熟,沉淀出了雍容,凝练成了高贵。

    岁月,将她的妖艳洗涤成优雅,将她的妩媚沉淀成了魅力。

    她成了一个成熟可餐风韵十足的高贵妇人。

    昌平君、昌文君低眉顺眼的侍立在一旁,不敢多看一眼,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因为眼前的女人,才是他们最大的依靠。

    楚系的人愿意团结在他们两个周围,不是因为他们两个能力强、魅力大,而是因为华阳太后看好他们,把他们推出来做楚系的领头羊罢了。

    良久,华阳太后才结束了自己的创作,将一卷漂亮的楚篆帛书递给了昌平君。

    “昌平君可还认得这些楚字?”

    华阳太后问道。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昌平君立刻用楚地语音念出了华阳太后所写的文字,念着念着,唱了起来,唱完之后,才道:“太后所写,当为三闾大夫所做之《九歌·东皇太一》,为祭祀天帝东皇太一的歌谣。”

    “很好。”

    华阳太后面露笑容。

    秦国的这几个太后都很有意思。

    宣太后芈月的爱好是权力、男人和生孩子,不仅和秦王生了三个儿子,还和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失势之后年老色衰七八十岁了还沉迷于养男宠,病重将死时还想让最宠爱的男宠魏丑夫殉葬,而这件事在秦国朝堂举世皆知,这从侧面也说明了秦国的风气开放;

    华阳太后则是一个扶弟魔,或者说是一个扶楚魔,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就是穿着楚国衣服去见她并改名子楚,这才打动了她,由她全面劝说秦孝文王立嬴子楚为太子,嬴子楚才能上位;如今她对秦国的对楚政策有些不满,但是又不方便直接在朝堂上指画,所以才遥控起了昌平君;

    赵太后则是一个欲求不满的恋爱脑,虽九死其犹未悔,连亲生儿子都愿意杀的那种,只要男人能够稍微一哄,不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精神上将她拿捏,她很快就会忘乎所以,疯狂而上头。

    华阳太后听到昌平君这个楚王之子没有忘本,懂得楚音楚律,还对楚国的历史、文学有研究,更是大为欢喜,越看昌平君越顺眼,喜道:“昌平君没有忘本,这很好。”

    而后,重头戏来了,华阳太后严肃道:“昌平君,此去巴蜀,务必打出威风来,我们楚人想要在秦国立足,还得有军功,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虞国,竟然先打楚国,又打秦国,实在可恶!”

    华阳太后脸上的厌恶之情几乎都要溢出来了。

    打秦国也就罢了,竟然还打楚国,而且还是先打楚国,都快要把楚国打死了,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子明白!”

    昌平君恭敬的行礼道。

    昌平君对楚国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被楚考烈王抛弃在秦国,另一方面他却是楚国王子,又有华阳太后这些扶楚魔的影响,对楚国有种难言的热爱,那种感觉就像是远在天边得不到摸不着的初恋,因为求之不得,反而在心中美化的无比美好,越加爱慕,只要有个机会,就愿意为她抛妻弃子奋不顾身的那种。

    “明白就好。”

    华阳太后点了点头,继续叮嘱道:“另外你要注意罗网,罗网这个组织一直被秦王掌控,我都没能插手过,这次竟然被嬴异人托付给了吕不韦,吕不韦又给了赵姬那个小贱人,这里面绝对有问题;不过,我也不是没有准备。”

    华阳太后说着,将一块令牌送给了昌平君,道:“这是农家的信物。农家算是诸子百家中最大的一支,弟子遍布天下。之前农家有一支投奔我,似乎是为了对白起动手,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还是挺好用的,你可以用这个召集农家的侠魁田光,让他帮忙搜集情报或者做些不方便做的事。”

    “小子多谢太后!”

    昌平君叩首致谢。

    有了农家相助,昌平君最后一块短板也补齐了。

    不过,得到满足的昌平君并没有急着离去,而是从昌文君手中接过了一个食盒。

    “太后,我兄弟二人听说楚人为了纪念三闾大夫,而制作了一种食物叫做‘粽子’,芦叶裹米而成,我们兄弟听说太后喜欢甜食,便用来自楚国的芦叶、稻米,又加入松子仁、枣子、蜜饯等,尝之滋味甚美,特意送给太后尝尝。”

    说着昌平君打开了食盒。

    食盒不知道有什么机关,打开后,竟然还有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