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驳壳枪系列故事

    第16章 驳壳枪系列故事 (第1/3页)

    小虎出门后,李君豪拿起驳壳枪打量起来,刚才他利用系统商城花14金币买了5把新枪和20个长弹匣,当时没来得及仔细看,这时才注意到,这不是他之前想的毛瑟C96,而是改进后的毛瑟M1932,性能提升,工艺更好,稳定性更高……相比后世奉为冲锋手枪鼻祖的C96,M1932的才算是成熟的开始。

    前世没有哪个军迷不熟悉驳壳枪的,他虽然不是那种资深者,但基本的东西了解得也不少,以前根本没有奢望能够拥有这种经典的枪械,但此时却正拿在手中进行把玩,可谓是世事奇妙。

    毛瑟C96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军用手枪,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冲锋手枪;驳壳枪是其在中国的一种民间称呼,除了这个称呼以外,还有盒子炮、自来得、快慢机、匣子枪、大镜面等。

    C96标准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公斤,使用顶装弹夹或10发、20发下装弹匣供弹;因为使用的是毛瑟专门为其研制的短步枪弹,弹头初速达到455米/秒,枪口动能达到576J(威力超过后世很多冲锋枪);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连发,射速最高达到900发/分钟,有效射程达到50-150米;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

    M1932是毛瑟对C96的改进型,基本特征没变。

    在毛瑟C96问世后,德国陆军曾经在一战中订购了15万支9mm口径(俗称大红九)的C96,战争结束前实际交付13.7万支——这是欧洲各国军队中唯一大规模装备该枪的记录。

    包括德国军队在内的欧洲各国军队对C96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从传统眼光来看,其重量较重,外形较大,做手枪威力过大,和步枪比威力又过小,性能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总之一句话--不适合西方军队的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