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板儿爷

    第260章 板儿爷 (第1/3页)

    当年,在人们穿衣还需用布票、最时髦的衣着是中山装的时期,他就穿着长袍马褂、手提鸟笼,招摇过市的在北平大街上穿过。

    面对街上人质疑的眼光,他还不在意。

    看到相识的熟人,他还会像清朝遗老那样,打千行礼,怪模怪样,令人瞠目结舌。

    事实上,这身扮相正是《茶馆》中的松二爷。

    就是这位黄宗洛大爷,把角色带到生活里,不分时间和地点。

    有人笑他矫情、嘚瑟,他却不置可否,将娘娘腔老太监、吝啬怪异的老地主等上百个龙套角色演的淋漓尽致。

    他也因此被成为“龙套大师”,堪称配角演员中的“奇迹”。

    “浔子,想演一人物,不太好演,这不回来取经吗?”夏淳导演笑着,“你啊,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给年轻人传授一下经验。”

    “我哪有什么经验啊,要不,浔子,你跟我卖酸梨儿去?”

    这段故事,江浔知道。

    当时,焦菊隐导演拍摄电影《龙须沟》,黄宗洛在其中饰演一个卖酸梨的老头。

    这個老头的戏份虽然不多,但还是有台词的。

    拍摄时,焦菊隐导演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求演员们能将浓郁的北平特色与基层风格演出来。

    焦菊隐导演的高要求难倒了黄宗洛,怎样才能将这个卖梨老头演好呢?苦思冥想不得解后,黄宗洛只好请教焦菊隐导演。

    焦导给他支了一招:“你去北平大街上找一个卖酸梨的老头,天天跟着他,看他是什么样的语言神态,然后模仿他。毕竟,还有什么比卖酸梨的老头更像卖酸梨的老头呢?”

    焦导的建议令他灵光一闪。他果然去街上找了一个卖酸梨的老头,然后天天跟着人家后面观察。

    这还不算完,他还在自己的家属院支了一个卖梨摊子,有模有样的卖起了酸梨。邻居看见了不禁好笑:

    “怎地,不做演员改卖梨了?”

    可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黄宗洛将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带到了舞台上,那情形仿佛不是演戏,而是他本人的生活。

    “您是说,还是得到生活里去?”江浔犹豫着问道。

    “我啊,不象于是之,苏民,蓝天野,他们是天才,我没有他们那么聪明,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就只能苦干,笨干,傻干!”

    哦,江浔明白了,“大爷,改天请您喝酒。”

    “你别急着走啊,浔子,我还没说完呢……”黄宗洛还在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