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永和五铢(3000)

    015 永和五铢(3000) (第2/3页)

    当然,桓温逼迫朝廷,也有负面影响,便是建康朝廷从此防备西藩。

    会稽王司马昱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引以为心腹,企图重用殷浩以抗衡桓温。

    桓温对此倒是不以为意,殷浩此人养望十年,确有施政的才能,但他在军事上的能力极为有限,桓温清楚殷浩成不了气候,也并未将他放在心上。

    谢道韫不理朝中纷扰,但她近来心情阴郁。

    桓熙在蜀中纳妾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尤其是他们父子相争,更是被人引为笑谈。

    越是才华出众的女子,越是骄傲,谢道韫并非妒妇,可未婚夫在成婚前就与父亲为了一个女子争风吃醋,还是让她感觉到面上无光。

    直到桓熙从成都寄来家书,他在信中详细解释此事的缘由,告知谢道韫,自己是如何身不由己,是父亲暗中叮嘱,非逼着自己纳妾,以安李势之心。

    而在书信末尾一诗,也让谢道韫动情。

    哪怕如今已经是夏秋交替的季节,不再是三月晚春。

    谢道韫相信桓熙的解释。

    至于所谓父子之间争风吃醋,在她想来,不过是世人诋毁之言。

    树大招风,谢道韫还记得桓熙当初说过的,不遭人嫉是庸才,以桓家父子今日的声势,又怎会不招人嫉恨。

    她将桓熙的家书小心收好,对谢泉、谢玄等人,笑道:

    “不如在庭中栽上一颗红豆树。”

    与此同时,被朝廷深深忌惮的桓温,此刻正低声下气的向司马兴男解释父子争妾的传闻。

    桓温一个劲地喊冤,声称是常璩自作主张,他自己可是坚决推辞。

    司马兴男将信将疑,她道:

    “常璩此人,我看着就心生厌恶,不可使他留在幕府,且将他送往建康为官。”

    作为桓温的参军,常璩自然是跟随他离开了蜀中。

    桓温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只要能够度过这一关,什么都好说。

    当天,桓温便唤来常璩,提出要上表朝廷,放他入朝为官。

    常璩作为汉臣之时,就心向晋室,如今得知能够前往自己向往的建康,欣喜不已,他一口应下,于次日乘船东出。

    见桓温放逐了常璩,司马兴男这才消了气,又记挂起了远在成都的桓熙,没少拿这事数落桓温。

    初秋时节,蜀中传来捷报,桓熙平定叛乱,益州就此安宁,桓温为之大喜,而建康诸公得知消息,如丧考妣。

    在伐蜀的始末为世人所知后,桓熙雏凤之名越发响亮。

    一个桓温就已经让公卿们头疼,而桓熙之才,只怕不下其父,一想到将来要受制于桓家父子,谁又能够笑得出来。

    而与桓家联姻的谢氏,若不是豫州刺史谢尚曾为会稽王友,是司马昱的心腹,只怕朝廷就要出手打击陈郡谢氏,分其权力。

    只是等将来谢尚亡故,将由谁来接替其职,还是会有一场风波。

    桓熙对于荆、扬纠纷置若罔闻,他在一心治理蜀地。

    入蜀之前,袁乔就向桓温指出,益州富饶,诸葛武侯以一州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