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骑兵妙用

    101 骑兵妙用 (第1/3页)

    秃鹫仿佛感知到狼山附近将有一场盛宴,它们盘旋在天空,不肯离去,时而发出尖锐的鸣叫声。

    苻雄因为桓熙展开攻击阵型,随之呈现出防御姿态。

    桓熙也从哨骑口中得知这一消息,他朝身边的将佐笑道:

    “尔等瞧好了,且看我如何破敌。”

    没有任何的先兆,随着令旗招展,一万五千步卒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而匈奴弓骑则与晋军精骑,如同离弦的弓箭一般,向着氐军大阵的方向飞驰。

    邓遐统率五千精骑,紧紧跟在匈奴弓骑的侧翼。

    战前,桓熙对他的叮嘱,言犹在耳。

    这一战,邓遐所要承担的任务不同以往,并非是要冲击氐军阵型,而是要护卫刘阏陋头麾下的一万弓骑。

    两军相距两里,看似很远,但对于奔驰中的骑兵来说,也不过是片刻之间的事情。

    万骑奔腾,霎时间地动山摇,轰鸣的马蹄声震耳欲聋。

    可氐族精兵们并不慌乱,他们与匈奴弓骑交手多次,由于骑弓拉力小,射程短,这些匈奴弓骑往往还没有进入自己的有效射程,就会遭受氐军步弓手的箭雨洗礼,落荒而逃。

    实际上,在小规模的战斗中,弓骑并非枪骑的对手。

    因为在弓骑施射时,由于马背颠簸,起伏不定,他们必须拉近了距离,才能够保证准心。

    所谓百步穿杨,从来不存在于骑射之中。

    即使以神射而闻名的西汉名将李广,也要等敌军靠近了,才能放箭。

    《史记·李将军列传》就记载: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也就是说,就连李广在数十步的距离外,都没有百发百中的把握。

    只要感觉中不了,他就会再等敌人继续靠近些,但凡箭矢离弦,敌人必然应声倒地。

    现代骑射大师,匈牙利人卡萨·拉约什对于骑射的有效杀伤范围,曾给出过答案,大概在10-20步的距离。

    超过二十步,骑射手想要命中目标,就得看运气。

    而短短的10-20步,足以使枪骑兵追赶上弓骑兵,与之纠缠在一起,近身肉搏。

    当然,这里说的是小规模的战斗情况下。

    一旦骑射手形成规模,他们无需追求准星,大家伙听从指挥,往同一个方向齐射放箭即可。

    大范围的箭雨覆盖下,足以弥补准星的不足,

    而骑射的有效杀伤距离,也从10-20步,延伸到了骑弓的最大射程。

    不过,哪怕是骑弓的最大射程,还是远远不如拉力更强的步弓。

    对于氐人来说,真正能引起他们重视的,还是晋军精骑。

    苻雄站在简易的高台上,眺望着远方那道奔涌而来的黑线,他不明白,莫非桓熙真的是想要以轻骑兵来冲击自己的大阵。

    这让苻雄惊疑不定:莫非桓熙真的会犯这种低级失误。

    然而时间给了苻雄答案。

    奔涌而来的匈奴弓骑在距离骑弓最大射程还有很远距离的情况下,主动放缓了马速,而晋人精骑早已经在侧方停了下来。

    刘阏陋头牢记桓熙昨夜的叮嘱,估摸着快要到一石二斗的步弓最大射程之时,连忙大声呼喊道:

    “停!下马!都下马!这是桓公的军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