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时间紧迫

    117 时间紧迫 (第2/3页)

    军马自然是被留了下来,王猛为了接走这些百姓,几乎是调用了整个关中的牛车。

    毕竟真让他们自己用脚走路,没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只怕回不去关西。

    到时候,即使苻健是以龟速行军,估计也追了上来。

    好在桓熙此前从西套草原带回了将近两万头牛,官府向战兵们征调,自然是不缺牲畜的。

    而从他计划东出,掠夺人口起,就已经在大肆打造车辆作为此战的准备。

    看着老弱妇孺们坐上牛车,由州郡兵护卫着西行,桓熙也放下心来。

    回到帅帐,韩嫣早已在帐中等候,她见到桓熙,高兴地迎了上来:

    “方才妾身听得营中喧闹,就知道肯定是将军回来了。”

    说着,她端起提前泡好的茶水,递给桓熙。

    桓熙接过之后不急于喝下,说道:

    “明日或有大战,伱一早先乘马车离开。”

    桓熙不清楚张遇是否会追击,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韩嫣也知道自己留在这里也帮不上忙,只能添乱。

    “将军千万不要冒险。”

    虽然她与张遇有一份母子情,但毕竟不是亲生母子,而自从被桓熙领进门,韩嫣的身心也早已归属了他,只盼着能与桓熙早日回去长安,也就不需要每天提心吊胆。

    河东并州,上党郡南部,苻健不断的催促着将士赶路,此前他曾向张遇的使者豪言将率十万大军南下。

    大虞天王当然拿得出十万大军,但总得留下些将士守卫并州北部与太行八陉,不能倾巢而出。

    桓熙曾担心苻健行围魏救赵之策,因此派遣邓羌率军七千策应沈劲,但他明显低估了苻健对自己的恨意。

    苻健在集结了六万步骑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南下。

    虞军日行六十里,而洛阳与晋阳仅直线距离就有八百多里,若是算上途中的弯弯绕绕,实际距离将近九百里,也就是说,苻健光是行军,就得耗时整整十五天。

    而他在晋阳征召将士,以及张遇的使者北上报信,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不是苻健每天只愿意走六十里,而是他实在提不起速了。

    《汉书·陈汤传》就有记载: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

    即轻装上阵,每天可走五十里,穿甲而行,每天只能走三十里。

    而《武经总要》也提到行军速度快则六十里,慢则三十里。

    苻健真要不顾一切,倒也能行,但等赶到洛阳的时候,必然是人困马乏的局面,苻健面对桓熙,不敢掉以轻心。

    此番南下,苻健军中并非没有骑卒,但这一支骑兵有点特别,并不是在狼山遭受重创的氐族精骑,而是当初石遵派给王朗,用以救援石苞,顺带将石苞劫回关东的部队。

    王朗在得知潼关已经被桓熙攻占之后,班师回到邺城,又被石遵派遣与麻秋一同进攻蒲坂,最终麻秋袭杀王朗,控制了这支骑兵。

    此后麻秋被苻氏击败,带领这支骑兵投降苻氏。

    而苻洪被麻秋毒死,苻健杀麻秋为父报仇,这支骑兵从此归属苻氏。

    当初的后赵两万精骑,自然是拥有代步马,具备机动能力的。

    但被苻氏吞并后,代步马肯定得分给苻氏的氐族骑兵。

    而氐族骑兵在河套平原又被桓熙掳走了大部分的代步马,因而苻健带来的骑兵,基本都是单马单骑,他根本就不能抛开步卒,以骑兵先行赶赴战场。

    把军马集中使用,也不是一个办法,毕竟桓熙麾下的晋军枪骑战斗力极强,能与匈奴弓骑配合默契,苻健只得以量取胜。

    翌日,天还未亮,晋营三更生火,五更做饭,将士们在用早膳的时候,桓熙已经将韩嫣送出了军营。

    韩嫣坐上马车,动情道:

    “惟愿将军平安,妾身静候佳音。”

    桓熙安抚道:

    “放心,等我击退了追兵,自然能够赶上你。”

    二人分别之后,数十名亲骑护卫马车离开。

    当桓熙回到营地的时候,将士们都已吃饱喝足,桓熙与众人笑道:

    “诸位,此前张遇误把草木当成我军将士,被吓破了胆,躲在城中不敢出来,放任我们迁走那么多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