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秽乱宫闱

    136 秽乱宫闱 (第1/3页)

    第139章 秽乱宫闱

    将佐们等候许久,终于见得庐山真面目,看着眼前的书帖,不由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郗超逐字逐句的仔细观赏,不由赞叹道:

    “诚如主公所言,此书帖当为王右军书法集大成之作。”

    旁人纷纷附和,为目睹此作而开怀,唯有桓温心如刀绞。

    桓温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字势遒劲,行书、草书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书法被后人称赞有王羲之的余韵,被《述书赋》、《书史会要》所收录,称为名家。

    由此可知,桓温对于王羲之的字,也是及其钟爱的,平日里没少临摹,否则也不会得其余韵。

    因此,可以想见《兰亭集序》对于他的吸引力。

    也难怪桓温心生悔意,想要占为己有,毕竟这可比当初将李媛让给桓熙,还要让他痛心。

    众人在前厅里临摹书法,可别说是他们,就连王羲之自己也曾数次重写《兰亭集序》,但再也找不回当日的状态。

    翌日,《兰亭集序》被司马兴男遣人快马送往长安,桓温为此怅然,连着数日闷闷不乐。

    司马兴男见状,为了取悦自己的丈夫,在夫妻房事上更为积极,夜夜求欢,桓温有苦难言。

    此时,慕容儁也正因为河北的形势而苦恼不已。

    自慕容垂逼降自称赵帝的段勤之后,割据冀州各郡的后赵旧将朱秃、杜能、丁娆、孙元等人纷纷归附。

    慕容儁任命朱秃为青州刺史,杜能为平原太守,丁娆为立节将军,孙元为兖州刺史,留下他们自领其地。

    看上去,慕容氏似乎统一了河北,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前燕平州大旱,平州作为慕容氏的龙兴之地,自然得当先赈济,而魏郡、襄国这些冉魏、石赵故地早已断粮,民众嗷嗷待哺。

    前燕赈济不及时,使得冀州南部不断出现叛乱,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便是由后赵卫尉,常山人李犊所率领。

    只是这些反叛势力并没有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其中李犊在起义两个月后,被慕容恪击败,擒送蓟城,其余各地叛乱也被陆续平定。

    慕容儁将冀州一分为二,以慕容垂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北冀州剌史,镇常山。

    又派宗室将领前往抚纳冀州南部各郡的降将,然而事与愿违,其堂兄慕容钩与青州刺史朱秃共治厌次(今山东阳信东),他不仅不能安抚朱秃,反而常常当众羞辱对方。

    朱秃忍无可忍,最终杀死慕容钩,反叛前燕,各地多有响应之人。

    虽然慕容儁很快派人击败朱秃,使其弃城逃往青州,投靠段部鲜卑。

    但由于冀州南部的混乱,注定今年再度颗粒无收,至少就目前来说,夺取冀州南部对前燕的国力并没有直接的增长,反而背上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当然,从长远来看,冀州南部作为河北精华之地,得之,终究利大于弊。

    与此同时,桓熙也得到了从江陵送来的《兰亭集序》。

    实际上,他的书法鉴赏能力着实有限,但能够满足自己的收藏癖,将天下第一行书纳为珍藏,还是让他为之兴奋。

    当天就带去了军府,与众人共赏。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