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再回长安

    157 再回长安 (第1/3页)

    第160章 再回长安

    翌日,桓温往渡口送别司马兴男,前一刻还在依依不舍,与妻子挥手道别,当船只逐渐远去,消失在江雾之中,桓温立马变了脸色,他转过身来,迫不及待的对郗超提议道:

    “景兴,今日可愿与我一同前去钻研佛法?”

    郗超正义凛然道:

    “主公怎可流连于寺庙,终日以女尼为伴。”

    桓温大惊,他记得清楚,当初就是郗超给自己引的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你小子现在这副道貌岸然的模样是在做给谁看。

    这般想着,桓温又回头看了一眼,唯恐司马兴男所坐的船只又返回了渡口。

    见江面只有浓雾,桓温松了一口气,正欲询问郗超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

    却见郗超话锋一转,笑道:

    “不过,下官倒是知道,不远处又开了一间道观,主公偶尔也该读一读《道德经》,博采众长,怎可只顾钻研佛法。”

    桓温倒吸一口凉气:

    “景兴何不早言!”

    一想起那些身穿道服的妩媚女子,桓温一颗向道之心越发坚定,居然真的就弃佛从道。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尼庵、道观,都只是为了满足某些达官贵人的猎奇心理,很开设的皮肉场所,并非真正的清修之地。

    桓温虽然恨不得现在就去,但还是要让心腹带人里里外外检查一遍,确认没有危险,才能前往。

    而侍奉他们的女尼、道姑,也都会有婢女仔细搜身,确认没有携带利器才许入内。

    且不说老奴是如何在道观里参悟道家经典,桓熙收取凉州的消息已经先于司马兴男一步,传到了江东。

    会稽王司马昱铁青着一张脸,丝毫没有光复凉州的喜悦。

    他如今满心都是悔恨,早知会有今日,就应该顶住桓温的压力,将司马勋留在梁州。

    当年桓温攻灭成汉,收取益、宁二州,及梁州四郡,携灭国之威,逼迫朝廷将梁州刺史司马勋调走,而以其心腹袁乔担任梁州刺史一职。

    而袁乔不久病逝,才让桓熙有了出镇梁州,向北扩张的机会。

    如今桓熙占据雍、梁、秦、凉四州,桓温占据荆、江二州,又都督益、宁、广、交四州的军事。

    西晋灭吴后的司、豫、兖、青、徐、冀、幽、平、并、雍、凉、秦、益、梁、宁、荆、江、扬、交、广等二十州之中,桓家已经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十州之地,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半分天下。

    对于如今的桓温来说,只需再掌控扬州,从而控制朝廷,无论是否平定中原,都可以开始走称帝的流程了。

    这一点,不仅司马昱清楚,就连褚太后与时年十二岁的小皇帝,也为此忧愁。

    对于褚太后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似乎与桓熙私交不错,想来,终有一日,桓氏代晋,也会向晋朝开国之主司马炎对待曹魏亡国之主曹奂一般,让他们母子能有一个善终。

    司马炎篡魏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安排曹奂居住在邺城宫室,允许他使用天子礼仪,行魏国正朔,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等礼遇。

    曹奂在邺城生活了三十七年,一直到八王之乱时才因病离世,所享受到的礼遇与结局,可以说是冠绝历代亡国之君。

    毕竟就连汉献帝也只是被封为山阳公,住的也不是宫室。

    当然,司马炎之所以这么好心,还是想要淡化他父亲司马昭所犯下的罪行。

    以臣子的身份,居然胆敢当街攻杀天子,司马昭算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个。

    司马昭当时为了平息众怒,只能拿替他杀死曹魏天子曹髦的成济开刀,夷灭成济三族。

    可见此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司马昭甚至已经顾不得考虑是否会寒了下属之心。

    只是无论司马炎如何补救,权臣篡位再也不可能向过去那样,显得温情脉脉,司马昭终究是开了当众弑君的先例。

    褚太后只盼望着,桓家能够效仿司马炎,可千万别学司马昭。

    相比较母亲的谨小慎微,已经在为禅让之后谋退路,十二岁的少年天子却心怀抱负,希望能够中兴晋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