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军心可用

    167 军心可用 (第1/3页)

    第170章 军心可用

    索遐的回答让桓熙很是满意,他并不急于入城,而是在谢艾与索遐的指引之下,前去视察匈奴弓骑。

    至于跟随他前来的五千骑卒,则由单于台的官员带去另一座大营休息。

    索遐早已为他们搭建好了营地,准备了肉食。

    银川大营,匈奴骑卒们听说桓熙将要前来视察,无不热情高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匈奴弓骑们愿意听从桓熙的调遣,自然也是因为利益。

    毕竟追随桓熙作战,总能收获丰厚的回报,又让如何不让匈奴人为之动心。

    假使五月大霜不是出现在凉州,哪怕是发生在河套地区,也不会引发这么大规模的骚乱。

    说不定匈奴人还会怪罪在刘务桓等人的头上,认为是他们没有完全臣服于桓熙,从而引得上天震怒,降下惩罚。

    正如桓温对凉州叛乱的断语,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凉州初定,人心未附,桓熙恩义未施。

    这种事情桓温也曾经历过。

    当初李势投降,蜀中各地纷纷归附,可就因为一场地震,哪怕桓温还没有班师,蜀中各地就已经闹出了叛乱。

    此时,八千匈奴骑卒集中在了将台之下,桓熙走向高台,所过之处,匈奴人无不向他们尊崇的大单于单膝下跪,表示顺从。

    大单于的名号,早已深入人心。

    桓熙站上了高台,用匈奴语向众人大声打着招呼,犹如面对自己的旧友:

    “诸君,别来无恙!”

    当然,台下挤满了匈奴骑卒,不可能所有人都听得见桓熙的声音,费连贺隆就是其中之一。

    好在有亲兵为桓熙传话,哪怕是位于队列后排的费连贺隆也能够听清楚。

    “我等无恙!大单于无恙?”

    台下骑卒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面对八千人的问安,桓熙却并不高兴,他对众人说道:

    “凉州发生叛乱,有人背叛了我,辜负了我,我为此深感痛心,安能无恙。

    “你们之中,有许多人曾追随我讨平张祚之乱,如今,是否还有胆量与我再次西征,平定叛乱!”

    众人闻言,齐声答道:

    “愿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