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父子之间

    342 父子之间 (第2/3页)

不足,打得极其丑陋。

    但是姐夫桓熙与谢玄说过一句话:争棋无名局。

    以围棋为例,在胜负的后果重大,且双方水平相近的时候,博弈双方便会极度谨慎,以至于很难出现行云流水、妙手迭出的名局。

    为将需勇猛,为帅需谨慎,这個道理,谢玄还未见到阵亡将士的家属,其实就已经悟透了。

    谢玄收回了眺望的目光,沉声下令道:

    “渡河!”

    相较于谢玄,周琼的速度可要快得多了,毕竟一个需要带着伤员、遗骸,另一个只需要送信,大可与随行的骑卒策马疾驰。

    在谢玄渡过黄河的时候,周琼也已经赶来了洛阳。

    桓温注视着风尘仆仆的周琼,笑道:

    “当初的稚童,如今都能为熙儿奔走了。”

    说着,桓温不禁感慨光阴易逝,又自怜起岁月催人老。

    他当然是见过周琼的,在灭亡成汉以后,周琼的祖父周抚虽然留在了益州担任刺史,但周抚的儿孙却都被被桓温安置在了江陵,实际上是作为人质。

    毕竟益州是桓温打下来的,他可不会白白送给周抚,需得留有后手,否则周抚割据蜀地,不听号令,荆州也将腹背受敌。

    事实上,周抚这么多年对桓家忠心耿耿,在桓家父子屡屡逼迫朝廷的时候,也站在了他们的一边,不仅是因为阿满与周幼娘的婚事,也不并仅是桓家手中握有人质。

    大丈夫何患无妻,对于很多野心勃勃的人来说,妻子死了,可以再娶,儿女死了,也可以再生。

    哪怕自己已经无法生育,大不了在同族之中过继一个。

    真正让周抚投鼠忌器的是桓温在蜀地的布置,周抚名义上是益州刺史,但是益州八郡,太守皆为桓氏党羽,当年桓熙离开益州,接替他蜀郡太守之人同样也是桓温的心腹。

    周琼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此行的目的,他等桓温感慨完了,主动将桓熙交给他的信件呈了上去。

    桓温接过信件,还没拆开,便哼道:

    “熙儿这个时候让你来给我送信,必定是有求于我。”

    说罢,桓温拆看信件,果不其然,桓熙虽然说了一大堆没营养的问候话语,可桓温在字里行间只瞧出来了四个大字:

    ‘父亲帮我!’

    周琼见桓温方才的那副模样,本以为他会心生不悦,觉得是件麻烦事。

    毕竟桓熙向桓温求借一百万支箭,虽然承诺战后再还上,可是要想将箭运去河东,还得桓温组织人手、牲畜与车辆。

    总不能让周琼带着随行的骑卒将箭矢搬运回去,这可是足足一百万支,那重量,压都能将周琼等人压死。

    然而,桓温却半点不嫌麻烦,反而在看过信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带着些许得意,朝桓豁说道:

    “朗子(桓豁字),你瞧,我就说熙儿离不开老夫的帮助,开口就要一百万支箭。”

    桓豁不知道什么叫作傲娇,但桓温此时就是这么个状态。

    “阿兄,河东战局事关重大,我等应当鼎力支持,依愚弟之见,不如就给熙儿送去吧。”

    桓豁笑着说道,桓温的性情,他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