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尘埃落定

    354 尘埃落定 (第1/3页)

    苻坚南下,桓熙北上,闻喜县似乎将要成为双方的战场,这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平民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哪怕桓熙与苻坚都是爱惜百姓的人,不存在放纵士兵抢掠的可能,可一旦分出胜负,谁还能约束得了溃兵。

    那些溃兵没有粮食,只有甲仗,要想活着回去,便只能去抢掠百姓。

    对于闻喜的士族来说,同样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无法继续观望,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究竟是要继续拥护虞国的统治,还是迎奉桓熙入主城池。

    闻喜裴氏,无疑是温县士族的领袖,甚至在整个天下,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当然,这都是老黄历了。

    他们没有抓住衣冠南渡的机遇,曾经与闻喜裴氏齐名的琅琊王氏,选择追随琅琊王司马睿,辅佐他再造晋室。

    而闻喜裴氏则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在西晋末年选择西迁,投奔凉州军阀张轨,因迁居西凉,故而号称西眷裴。

    西眷裴的子弟此后仕于前凉,在桓熙吞并凉州以后,西眷裴则归顺于桓熙。

    又一部,称为东眷裴,始祖为东汉末年时,尚书令裴茂之子裴辑,因其迁居河北,位于并州以东,故称东眷裴,同样也是定著五房之一。

    西眷裴仕于梁国,而东眷裴因为慕容氏占据河北,自然也在燕国为官。

    最后一部,便是留在闻喜县的裴氏子弟,此前一直当虞国的官。

    这也是士族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北方三大势力,梁、燕、虞,闻喜裴氏各有子弟,无论谁赢,他们都能屹立不倒。

    只不过,当桓熙北上,准备在闻喜迎击苻坚之后,居住在闻喜的裴氏子弟已经没有了骑墙观望的机会。

    随着,桓熙的军队逼近闻喜,裴家的门槛都要被那些进进出出的小士族给踩烂了。

    这些人倒也不是唯闻喜裴氏马首是瞻,只是枪打出头鸟,闻喜裴氏不表态,谁也不敢先露头。

    毕竟选了桓熙,得罪苻坚,选了苻坚,又得罪桓熙。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们谁都惹不起。

    当然,就算是闻喜裴氏,也惹不起桓熙或者苻坚,只是他们没有不作选择的权力,也没有首鼠两端的可能。

    坞堡内,诸裴齐聚,这是一个关乎宗族兴衰,或者说,与他们性命攸关的决定。

    但是众人还在那争论不休。

    按理说,相较虞国,梁国的国力更盛,而且桓熙新胜,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闻喜裴氏不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至少也不应该爆发这么激烈的争吵。

    可三裴之中,留在河东的这一支既然生活在苻坚的治下,自然有许多杰出子弟在虞国为官,有人担心因为降梁,会连累那些在晋阳为官的族人。

    裴慬一言不发,自顾自地品着茶。

    他虽然也出自闻喜裴氏,却是西眷裴的子弟,与在场众人,都只能算是远亲。

    之所以出现在裴家的坞堡,自然是遵奉桓熙之命,前来探明这些裴姓人的心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