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出兵河东(三)

    402 出兵河东(三) (第2/3页)

猛的肩膀,以朋友的口吻道:

    “回去之后,好好在家歇息两天,陪陪家人。”

    桓熙放心让王猛放两天假,也是因为谢安目前在尚书台干得还算不错。

    王猛知道桓熙是在为了自己着想,但他还是谢绝了桓熙的好意,也许是交出了十万大军,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只见王猛神情轻松地与桓熙说起了玩笑话:

    “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臣若再不回去尚书台,只怕就没有猛的容身之地了。”

    桓熙闻言,忍不住乐了起来,他故意板着脸道:

    “所以在我离开关中以后,先生可得打起精神,倘若出了差池,休怪我不讲情面。”

    虽然很多实话都是通过玩笑的方式说出口,但绝对不包括桓熙与王猛今天的对话。

    王猛在桓熙心目中的地位,不是谢安能够取代的。

    谢安不过是一个走投无路,不得以才来锦上添花的人,而王猛才是桓熙背后的男人,辅佐他一步步开创了今天的局面。

    桓熙能够无条件的信任王猛,在自己去往前线后,把关西的财、政、军三权统统交给王猛,这样的信任,也不是谢安能够得到的。

    “秋季的考核,录用与罢黜,全凭先生一人独断,无需与他人商议,我相信先生的眼光,定能为我选拔贤才。”

    临别之际,桓熙说起了那场科举制的萌芽,王猛既是尚书令,还兼着吏部尚书,掌管人事,各地太守们推荐来的一百零八人本就是在吏部接受考核,王猛即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担任主考官。

    “臣执掌吏部,为国选才,本就是职责所在,若所任非人,全都是猛的过错,自当向梁公负荆请罪,甘当国法。”

    王猛正色道。

    此前一批庸官主政地方,这不怪王猛,是桓熙收走士族招募部曲的这一权利之后,在人事安排上大开方便之门的结果。

    当然,后来也趁着那股运动式的整顿,将那些才不配位的人贬斥到了并不重要的职位上。

    桓熙点点头,他并不担心王猛借此结党营私。

    且不说王猛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