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卫宁的奏疏

    151、卫宁的奏疏 (第1/3页)

    卫宁送走汉武帝,心中有些温暖。

    自从娘亲走后,就再也没长辈对他这么好过,他很幸运,遇到了卫青,遇到了汉武帝。

    两个人都是位高权重,却都对自己爱护有加。

    不管怎么样,也需要替汉武帝想一想,不管后人怎么评价他,最起码现在卫宁觉得他很好。

    天子缺钱……我有什么办法能帮他在国家层面增加税收呢?

    卫宁坐在书房内沉思,一时间也没好的想法。

    ……

    这两天驿站生意开始正式投入,卫宁期间召见过田忠和赵策一次。

    他需要先掌握一下各地的经济情况。

    卫宁很少外出,活动范围仅仅是蓝田、长安和定襄。

    这三地的物价经济水平他是知晓的,也熟稔于心,其他地方他就不得而知。

    卫宁需要田忠和赵策,收集各地各行业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各商业物品的物价等等。

    这可以方便他直观的了解大汉,士大夫们从来都不重视这些细小的事,他们重视的是如何实现王朝大治,如何劝谏君主仁政。

    这些对卫宁来说都太假大空了。

    赵策和田忠的办事能力都很可靠,效率也高,尤其田忠,这让卫宁更加欣慰。

    当初收拢田忠为己用是个无比正确的决策。

    仅仅不到五天时间,田忠已经将一份粗略的各地经济情况汇总给卫宁。

    春二月,天气稍稍变暖。

    卫宁坐在侯府书房内认真的看着田忠送来的地方经济情况。

    起初他只是为了简单了解各地经济情况,好便于他随时调整驿站的基础价格。

    但看着看着,卫宁眉宇却忽然蹙了起来。

    他发现越各地物价十分不平衡,譬如醋在长安仅仅卖五钱三厘一斗,但到了新郑等地,却要卖到五钱八厘,越是到北方越是夸张,有些地区甚至卖到了八钱九厘。

    各地区不同,原材料的获取自然也不同,价格高低不同其实可以理解,但差一点半点没问题,这实在差的太多了。

    长安是富饶地区,价格便宜没问题,但新郑等地都在关中,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