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孔安国之死

    218、孔安国之死 (第1/3页)

    太庙祭台上。

    孔安国思忖片刻,以学而篇切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安国强调了最后一句话,他对今日发生的事浑然未知,但他并不生气,正是君子的修养。

    卫宁反唇相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的根本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

    “吾母正在受你儒家弟子之羞辱,你是孔家后人,你说伱是君子,你的仁在何处?”

    “攻讦他人父母争强好胜,岂仁之体现?岂你口中君子之行事准者?”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安国沉默片刻,脑海在思索,很快给出回答:“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他从八佾篇入手,辩论君子争与不争的道理,君子之争在礼。

    “笑话!”

    卫宁扬声道:“君子不争一世之名,而争百世之功,可延万世之泽。”

    “既你不争,何以如此咄咄逼人,甚至以传吾母之耻让我来与你辩儒,本身就在争,这就是你口中君子?”

    “还是你孔家君子之德?”

    太庙高台之下,百姓们听的一头雾水。

    高台之上,董仲舒微微闭上了眼睛。

    他从未想过卫宁居然会有如此深厚的学问储备。

    孔安国精通论语,用论语和卫宁辩仁,辩君子,卫宁也在用论语反驳,每一篇用典用问都恰到好处。

    他在用论语本身在击垮孔安国啊!

    “你刚才说君子可以争,在礼即可。”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为什么在公治长中又说‘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孔安国呼吸有些急促起来,前面他说君子可以争,随后卫宁就用‘公治长’中孔子厌恶争辩的言语反驳他。

    这是在问他为什么论语中的话会前后矛盾?

    孔安国实在没想到,他精通论语,对方比自己更加精通论语,他摘取论语的句子辩论简直信手拈来,这足以说明对方在这个年纪已经彻底把论语吃透了,并且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想要的任何语句来辩驳。

    他在用你孔家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击垮你。

    呼。

    董仲舒长舒一口气,呆怔的看着卫宁,不由道:“他深藏不漏,怎会如此?”

    “他究竟在什么时候学的这么多学问?”

    刘焕面色也不太好,面皮微微抽了一下,他试着将自己带入到卫宁的角色中,他答不出来。

    要知道他和石庆学了太多儒家的经典文章,但今日要让他辩,辩不过!

    未央宫城楼上,不断有内宦给汉武帝重复太庙上的辩论内容。

    汉武帝眯着眼,脸色复杂。

    卫宁盯着孔安国,道:“人之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本无善恶观念,盖因杂心生善恶,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