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难以评断

    339、难以评断 (第1/3页)

    张骞怒不可遏的让禁军抓住阿克苏,卫宁沉思了一会儿,盯着乌孙公主看了一眼,然后对张骞道:“就地正法。”

    “杀了吧。”

    张骞愣了一下,但还是执行了卫宁的命令。

    乌孙公主感激的看了一眼卫宁,道:“谢谢大汉太子殿下。”

    卫宁摇头道:“回去吧,好好在大鸿胪待着,准备入宫。”

    “遵旨。”

    ……

    路上,张骞一脸不解的问卫宁道:“殿下,为何不好好折磨折磨乌孙这名侍卫?”

    卫宁没有回答。

    他很难评断这其中的事,但他想明白了。

    乌孙公主应当和这名护卫有感情的,但为何乌孙公主要将罪过全部推给阿克苏?

    不是她绝情,是她不想她自己的民族,因为阿克苏鲁莽的举动遭遇灭顶之灾。

    如果阿克苏将他们之间的情感说出来,那乌孙公主还如何嫁给大汉天子?

    当然了,她自己定是完璧的身子,这一点不容置疑,不然她没办法对大汉交代。

    阿克苏在乌孙公主眼中也必须死,她不能因为一个爱人而让整个民族遭遇到汉朝的雷霆之怒。

    所以她一路留下了许多标记,就是为了让大汉的禁军能找到他们。

    她若消失在长安,受苦受难的将会是她的族人。

    这些事,阿克苏从来都没考虑过,但乌孙公主显然考虑到了这些,她不能对不起族人。

    卫宁让张骞直接杀了阿克苏,也是为了避免日后的麻烦。

    至于乌孙公主做法是错是对,卫宁不予评价。

    他唯一的感触就是,国家一定不能弱小,若是国家弱小,那将会和乌孙一样的下场。

    ……

    乌孙公主回到了鸿胪寺,脸色阴晴不定,说悲伤其实也没有,阿克苏一定要死。

    为了国家大义,为了乌孙这个民族,阿克苏也必须要死。

    阿克苏太自私了,这是她不能容忍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从来都替自己考虑。

    成长的路上要有取舍,面对国家大义上,个人情感不值一提。

    卫宁回到东宫的时候,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