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成长的代价

    351、成长的代价 (第1/3页)

    朝廷已经组织两名御史和工部侍郎、户部主事等队伍前去兖州赈灾。

    黄河水患因为开了兖州这道口子,阻止了下游百姓的危机。

    这些事民间不会有人知道,黄河下游的百姓更不会知道,他们依旧安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兖州死了那么多百姓,也不过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们从来不知道国家在背后究竟做了多少事,才会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兖州那边的消息很快抵达中枢,政事堂内,三高官官目瞪口呆的看着兖州太守传来的奏疏。

    “太子……选了个干吏!”

    赵周由衷的感慨,兖州的危机解决了,死了一名刺史李士懋。

    李刺史将所有罪责自己背上了,黄河口子是他主动打开的,给出的理由是朝廷对他不公,数年没给他升迁,从而心中悲愤,报复社会。

    这些借口欺骗愚昧百姓自然可以,但凡读过书的人都懂得分析这其中的诡异和猫腻。

    历史从来就是有如此魅力,很多看起来极度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发生了,史料上三言两语,后世人一言评断好坏。

    却从来不会有人探究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奸臣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总而言之,舆论再也不会指责卫宁,李士懋替卫宁背负了一切,心甘情愿。

    三高官官不知道贾让怎么做到这一切的,要不是李士懋主动去背负这些,没有人可以逼迫他。

    换言之,贾让让李刺史主动做了这一切。

    这是个十足的人才,他解决了这次兖州的危机,安抚了兖州存活下来的所有百姓。同时也证明了一件事,皇太子用人的眼光……够毒辣!

    贾让是个政治家,具备政治家卓越的智慧!

    当消息传到未央宫汉武帝的案头,汉武帝感到无比的惋惜,为李士懋。

    可他还是咬牙下令刑部,诛杀李士懋九族!

    如此大的罪过,若只杀李士懋一人,无法对兖州百姓交代!

    东宫。

    当卫宁知道贾让在兖州做的事,他既开心又悲伤,心情矛盾复杂。

    或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