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爆改摇滚青年

    第325章.爆改摇滚青年 (第1/3页)

    从信阳到京城的火车上,358厂的几个技术骨干和一个副厂长正看着外面的风景。

    这次收到消息来京城,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厂子现在太难了,自从迁到信阳以后,是每年都在下坡路,已经走快五年的下坡路了。

    厂里很多人都下海去了,现在真的难啊。

    原来下属的几个厂发展也不是很好,也就508好一点。

    不过现在也不是下属了,都独立了,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过来。

    车厢里几人发了一会呆,就拿出随身带的东西开始吃饭。

    一个技术员忍不住说道:“厂长,这个陈时平不是导演吗,怎么弄起来相机了?”

    “人家不是弄相机,是摄影机,拍电影用的。”

    “那也救不活厂子啊。”

    “最起码能救活你们。”

    此时的京城,陈时平已经接待好几个厂子的技术员了。

    国内的光学仪器厂非常多,曾经都牛过一段时间。

    不过后来嘛都不太行了。

    就像358厂,社会名叫做华夏光学电子仪器厂,生产倍镜、相机都非常厉害。

    特别是华夏相机也用过百灵牌这个名字,以前还生产过珠江牌。

    陈时平记得九二年的时候还推出过新款的单反相机,不过在那之后整整六年没有动静了。

    最后推出的一款相机表现不好,从研发到批量生产花了太多时间,最后上市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358快要破产了。

    很多厂子现在都这个情况,基本上都是设备老化,技术研究跟不上,创新能力差等等问题。

    在这一点小日子做的的确非常好,几乎垄断全球的相机领域。

    人家是真的拼命砸钱做啊。

    在千禧年后,国产相机其实还挺了几年,那个时候像素不高三十万左右像素差距并不大,但是迭代之后,差距迅速被甩开十万八千里。

    从感光件、传感器到图像处理引擎全方面落后,国内相机厂商完全没有技术储备,一直都是进口.

    直到人家的技术彻底迭代后,也就不出口元器件了。

    全世界一大批相机厂商直接暴死,也就德国那边还有几家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相机都搞不定,更别说复杂更多的摄影机了。

    国产相机后来全面暴死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影集团中,陈时平又接待云南光学仪器厂的几个专家,将他们安排在集团的下属宾馆后就急匆匆出门去了。

    这些厂子的专家还挺惊讶的,陈时平的级别可不低,还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名人,能亲自接待说明很重视啊。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呢,陈时平还请了数字研究室那边的专家以及清北的一些计算机专家。

    相机这玩意你别看小,里面的门道真不小。

    不过还有几个厂子的人没来呢,开会还要等等。

    中影旗下的宾馆里,各个厂子的专家都很惊讶来了这么多人,这简直是行业开大会啊!

    心里都非常诧异陈时平这是要弄什么东西。

    你要造什么啊!

    陈时平此时人在机场,正在等待徐风送设备过来。

    弄这些东西可费劲了!

    摄影机现在是弄到最新的了,反应设备也弄到最新的了,但是动捕系统弄不到最新的,只弄到四年前淘汰的款。

    陈时平和徐风拥抱一下后,就一起带着设备回公司了。

    徐风笑着递过去一份说明书说道:“这是Vicon系统的说明书,这是一家倒闭的电影公司卖给我的。”

    陈时平道了声谢,拿过来仔细看了一会说明书,最后默默合上了。

    真尼玛心塞,很多东西看不懂!

    人家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动捕系统了,国内八十年代还在拆徕卡的相机模仿呢。

    听起来像是差了二十年一样,但实际上真的是一个时代的事情。

    徐风笑着说道:“这些东西弄回来,有信心了吧?”

    “完全不,反而更没信心了。”陈时平想到这几天和那些专家聊天的结果就感觉前路难啊。

    搞光学元件他们是高手!

    但是综合起来技术就很落后了,国内的光学技术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但是在相机领域一直都不行。

    还好后来时代快进到手机数码,国内的光学技术又开始大放异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