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兰芳群猩的领头猩
第一百三十章 兰芳群猩的领头猩 (第1/3页)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在兰芳大总统赵学宁和吞武里王朝第一王叔赵学宁的控制下,实在是非常容易。
于是兰芳航运公司轻而易举就得到了暹罗全国航运交通的经营权,将承担暹罗所有官方和军事领域的运输任务,成为暹罗中央朝廷唯一指定运输方。
而那几家民间航运公司在拿到了一笔兰芳政府的特别商业贷款之后,也果断跟进,前往暹罗进行市场考察,准备办设暹罗分公司。
至于暹罗的农业市场,秦寿先生的掌控计划也非常简单。
农民怎么种植粮食不是他的管辖范围,他不会管也不想管,但是按照兰芳国内的发展经验,集体农庄模式下农业生产的效率会大大提升,也会增加农民手中结余粮食的数量。
除去税收、自用、国家性质的储备收购,余下来的余粮对农民来说是可以展开贸易的,农民也倾向于将这一部分粮食出售换取钱财,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消费,去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
兰芳国内负责这一块业务的是兰芳农贸公司。
出于对农业和人口的重视和控制,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建设的小国,兰芳的农业完全是国家控制,除了农贸公司之外也没有其他负责农业的控股公司,粮价都是官方负责调控,严禁囤积居奇和哄抬粮价。
农贸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收获季节的税收任务完成之后,按照国家制定的收购数量,前往各集体农庄进行粮食收购。
按照当地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农贸公司出钱收购这部分粮食,然后请兰芳航运公司协助转运到各地的大粮仓内进行储备,完成国家储备任务,以备粮食上的不时之需。
另外,在农民手中结余粮食的范畴上,农贸公司也会负责收购,他们会和农民谈妥价格,将农民愿意出售的结余粮食全部收走,统一处置。
储备粮食轻易不动,且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为军队出征准备的,一般会使用来做生意搞贸易的就是这部分收购来的结余粮食。
假如什么地方有灾情,农业歉收,人们需要粮食,那就先动用结余粮食去救灾,结余粮食要是不够了,那就再调用储备粮。
正常情况下,没什么大灾大难的话,结余粮食也用不完,所以商贸公司就会将这部分结余粮食拿去出售。
一般出售的对象是兰芳国家势力范围内那些还没有纳入兰芳政府正式统治的那些独立小国、各大部落之类的,比如菲律宾群岛上的那些。
那些人因为农业水平太次,所以经常缺粮,很多人都要靠打猎、采摘等等方式熬过难熬的一天天,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就要有很多人挨饿。
所以互相之间的部落战争也会无法避免的展开。
兰芳控制菲律宾群岛之后,每到缺粮的时候,兰芳农贸公司就会“好心”的低价出售粮食给他们,然后再用相对高的价格收购他们国内、部落里的手工产品或者是打猎得到的猎物之类的,以此渐渐推进大家互相的理解,“增进感情”。
等大家的感情处到位之后,这帮人就会发现,他们已经和兰芳“亲若一家人”,再也无法分割彼此了。
嘿嘿嘿。
要是这还用不完那些结余粮食,那就把战略仓储内的陈粮置换出来,把那部分陈粮运输到日本、朝鲜、带清,找这些国家的粮食贸易商人出售粮食。
实际上就等于是走私。
还真别说,这年头粮食市场还真是挺赚钱的,比如带清,带清广东广西福建一带因为紧张的人地矛盾,粮食产量一直都是紧巴巴的,很多地方自产粮食不够吃,好多市面上的粮食都是从越南、暹罗走私过去的。
所以把结余粮食卖出去,也是一条赚钱的路子。
尤其是控制暹罗之后,兰芳农贸公司就会披着暹罗人的皮去带清沿海一带贩卖粮食,往往都能得到很不错的收益,这部分的收益就会成为农贸公司的利润。
赚到钱之后,兰芳农贸公司就会适当的稍稍提高一些粮食的收购价格,给农民更多的种地收益,激励农民更加努力的种植粮食,并且加强农民的消费能力,以此拉动国内的工业和商业消费,刺激国内市场需求。
现在看来,这条内外双循环的路子还是走得挺不错的。
商贸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相关经验,觉得完全可以在暹罗也推行一样的策略,于是通过赵学宁和吞武里中央朝廷之间的关系,兰芳商贸公司也很快得到了暹罗粮食贸易的专属特权。
以集体农庄为根基的兰芳模式正在暹罗南部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