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龙门之战
第三百一十七章 龙门之战 (第1/3页)
和珅与王杰显然已经看到了大清这个泥足巨人的最后时刻,他们心里已经清楚的明白大清要完了,大清已经没有未来了。
可是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恒瑞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他还在憧憬着自己能够带领军队打出一场漂亮的胜仗,扭转之前大清对兰芳没有任何获胜战绩的尴尬局面,他认为他应该用这一场胜仗吹响大清反攻中原的号角。
出兵之时,他想起了当年在辽东的祖先们面对着比他们强十倍百倍的明王朝依然勇于亮剑,杀出了一条血路,最后以小族临大国,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一直持续到了今日。
当时的祖先能做到的事情,他们这些后辈没有理由就做不到!
于是他精挑细选了两万八旗精锐和四万绿营精锐,决定统领这六万大军向兰芳军队发起反击。
赵学宁率领军队从河南进攻,准备攻克洛阳,然后从洛阳过潼关,再向西安发起进攻。
军队进入河南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当地兰芳民团的帮助,经过一番了解,赵学宁得知当地的兰芳的民团也非常的给力。
他进攻南阳的时候,南阳原本有一千多清军驻军,还有数以万计的团练武装盘踞周边。
在兰芳民团准备动手的时候,这些武装并没有察觉到什么,直到兰芳民团正式发起进攻,他们才慌慌张张的应对,但很快就被分割包围歼灭了。
等赵学宁亲自领兵炮轰南阳的时候,周边已经没有威胁兰芳的力量了。
兰芳民团属实是武德充沛,所以赵学宁带着两个军两万人的兵力在河南征战的时候,基本上是无往而不利,虽然只有两万正规军,但是正儿八经能动用作战的武装力量还有好几万人,
大军抵达鲁阳关的时候,当地民团甚至还有很勇敢的人混入关内,袭杀鲁阳关清军,打开关门,里应外合轻松拿下鲁阳关,给正规军的进军扫清了障碍。
于是赵学宁率领军队抵达鲁阳关的时候,那叫一个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大家都在欢庆着兰芳军队的到来,欢庆着兰芳军队最终击败带清、恢复神州故地的壮举。
他们也同时为赵学宁献上了热烈的欢呼。
经过兰芳宣传系统在基层不断的宣传,底层的这些没有见过赵学宁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以南洋英雄传里面那個英明神武无所不能的光辉形象来设想赵学宁。
南洋英雄传里,赵学宁简直就是英雄的化身,是个纯粹的天降猛男,找不到任何缺点,而这种非常光辉的英伟形象也让赵学宁率军进入鲁阳关的时候得到了当地人过于热情的追捧。
他发现那些看着他的老百姓的眼里都是好奇、尊崇和激动,种种感觉交织在一起,让赵学宁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什么国宝级的人物。
然后他举起手向人们致意,人群回以非常热烈的欢呼之声,更显得赵学宁人气爆棚,颇有兰芳第一爱豆的架势。
毫不夸张地说,赵学宁不是一个很喜欢大场面的人,但是这种万众欢呼的感觉依然让他觉得非常高兴。
主要从兰芳北伐开始,赵学宁就很少亲自率领军队战斗了,他作为一国总统,当国家的领土面积不断扩大的时候,当治理人口不断增多的时候,他理所当然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政而非军事上。
而且他手底下也的确有一票非常能干的军事将领,不担心自己手底下的军事将领会打不过这些很拉胯的敌人。
但是归根结底,他是靠着强悍的军事能力打出一片天地的。
兰芳之所以可以存在,可以建国,可以发展壮大,主要也是靠着他过人的军事能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赵学宁觉得自己更喜欢作为一个军事将领而非一个政治家。
只不过作为一国领袖,只有军事能力是不行的,就好像英国的那位护国公克伦威尔,只有军事能力而缺乏统治能力,这样是无法让国家长久存在的。
虽然他很喜欢战场,但也只能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行政上,为这个国家打好基础,然后才能让自己手下的将领们去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赵心宁觉得自己也应该时不时的展露自己的军事能力,毕竟长久的蛰伏,似乎让有些人已经渐渐忘却了赵学宁曾经也是一个浑身浴血的杀神。
当年在南洋,在“奋进号”上,赵学宁也是一块刀口舔血的小鲜肉,挥着一把大砍刀和凶残的海盗、带英船队展开拼杀,多次跳到敌人的船上和他们拼杀。
兰芳群猩为什么服他?
除了他的智谋之外,就是这种悍不畏死的气势折服了他们。
赵学宁需要让自己的部下们和自己的敌人们都牢牢的记住他到底是如何成为兰芳共和国的大总统这件事,对于巩固他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攻克江宁、攻克京师乃至于生擒弘历这些事情,他都可以交给部下去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