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躁动不安的巴黎

    第三百六十八章 躁动不安的巴黎 (第1/3页)

    与此同时,中华联邦的整个军备体系也被赵学宁正式安排国防部进行改组。

    具体来看,赵学宁把整个军备体系改组成了单兵总工厂、火炮总工厂、军粮总工厂和军需物品总工厂这四个国有总工厂,专司军队内部的物品生产。

    生产所需原料地包括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不对外开放,由国防部负责管理,力主把军队所需要的掌握在国家手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发展,国防后勤部门对于军用罐头的生产已经有了不少改良。

    比如为了防止陶罐破损,不仅在烧制的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增强罐体的耐用程度,还采用麻绳缠绕罐体的方式,既简单方便快捷又可以节省成本,回收的陶罐还能二次使用,由此大大提升了罐头食品的使用率。

    另外,在军工层面,经由转轮手枪的研发而被提上日程的后装枪械的试用产品也在新组建的单兵总工厂的主持下完成了生产,第一批一千支试用版后装枪械和定装子弹成功出场,交由军队尝试使用。

    军队使用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款枪械对整個军事领域的意义都是非常积极的。

    这款枪械进一步消除了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劣势,不仅继承了民安式击发枪把发射药燃烧的过程控制在枪体内部的优势,更进一步加强了枪械的密封程度,还把枪械子弹的装填从前装改为后装,更是在关键可能性上改变了枪械在不同气候环境中的使用难度。

    就算是民安式击发枪,因为本身还是前膛枪的范畴,还是需要把子弹从枪口装填进入枪管,所以并没有完全消除在雨天作战时的不便利。

    但是这款被命名为民安二式后膛击发枪的后装枪的出现则彻底消除了这一难题。

    新式定装子弹从最初的纸壳变成了金属外壳,整个点燃、击发的过程都是在枪体内部完成,且所有装置都定在了一枚金属外壳之中,就算是在大雨天里,子弹的击发依然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持续作战。

    军队非常喜欢这款枪械,希望单兵总工厂能够尽快量产,并且尽快列装给军队,把击发枪给淘汰掉,下放给民团使用,或者用作外贸销售。

    赵学宁对他们的嚣张感到十分无奈,一款枪械从试验到量产列装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且全然不同的枪械也会给军队战术带来革命性变革。

    事实上从民安式击发枪开始,军事大学里就已经有人提出战术改革了,他们明确认为旧时代的排队枪毙战术已经无法适应使用新式武器的军队的需求。

    他们认为,使用更加方便便捷的单兵武器的士兵已经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非阵列的步兵对敌军发起冲击。

    而在新款后装枪试验成功之后,军事大学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然后立刻提出了最高议题——民安二式后膛击发枪时代全新的步兵战术。

    他们搞去了一百多支后装击发枪,搞去了大量定装子弹,从横列战术、纵列战术两个角度讨论新式装备使用之下的单兵战斗力。

    很快,军事大学就得到了很多结论,但是最为广泛认同的一条就是——一旦后装击发枪完成列装,线列战术就不再是最重要的战术选择了,联邦军队需要进一步设计新的战术来训练军队。

    士兵们不再需要结成军阵来增加火力密度和准确度,新式枪械的性能决定了它的发射效率远远超过旧式枪械,不需要结阵前行也能实现这种要求。

    倒不如说因为火力的增强,战场上的基础作战单位的规模应该适度缩小,且应当合理增加单个作战单位的灵活机动性,而无需依靠旧时期的敲锣打鼓吹号角的方式来命令军队前进或者后退。

    他们应该更加灵活机动依靠地形的不同而使用更多的战术。

    但是这又很快牵扯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战场讯息传递。

    从古至今,讯息传递都是很耗费时间的事情,且传递效率与准确度很是不足,基本上都需要传令兵亲自传递消息,在战场上的风险也很大。

    临阵作战的时候,将军为了指挥军队,也发明了敲锣打鼓、吹号角、使用旗语等方式传递军令,但是这就需要大量提前的训练和军官坚决的执行,稍有差池,就是溃败。

    全新装备的前提下,军队的灵活机动性应该大大提升,但是落后的讯息传递却让这种灵活机动能力受到巨大的限制。

    所以,大军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