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带清的以商制夷
第三百六十九章 带清的以商制夷 (第3/3页)
要卖到六七钱银子一个。
晋商还擅长买空卖空,商号常常用一千两银子本金,可以做七八千甚至上万两银子的生意,没文化、没有商业头脑的牧民们被他们耍得团团转,往往是被买了还要帮他们数钱,觉得他们是大好人。
穷鬼的钱要赚,有钱人的钱也要赚,在这一点上,晋商是一视同仁。
蒙古王公可以用权势欺压他们,但是并不是说晋商就会被蒙古王公欺压的抬不起头。
对付蒙古王公,晋商集团也有一套办法。
蒙古王公按清时要求要轮流进京朝贡,沿途与驻京多有花费,走一趟花个几千两是起步消费,有的人甚至要花几万两。
这一点,德川幕府的参觐交代制度与带清制度是异曲同工,同样都是以此消耗王公财力,并拉动沿途商业需求,繁荣经济。
对于钱的事,王公们懒得操心,只管叫上晋商商号随行,帮他们垫付各种开销,并办理在京一切经济事项,期间他们什么都不管,任由晋商高额计息,只管开出印票。
这票据背面都印有“父债子还,夫债妻还,死亡绝后,由旗公还”的狠毒话语,那叫一个老父亲放屁——爸气外露。
王公们也不管能不能还得起,也不管晋商借钱一年要收取三十六分的巨息——晋商借款每三年为一个还款周期,堪称超级高利贷。
他们只管快活,至于能不能还钱不要紧,大不了以后由部下牧民们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来偿还。
如果只是这一项倒还好,关键蒙古草原上的矛盾不单单是晋商和王公贵族、王公贵族和普通牧民之间的矛盾,还有一只铁拳——带清朝廷势力横贯其中,成为主要推手。
按照带清朝廷规定,除却由盟旗制度下中央直辖的六十一个旗之外,二百零一个外藩蒙古旗还要负担带清官员、差役、驻军开销,以及这些军政人员的食物、器械、生活消费品。
面对如此繁杂的消费需求,王公贵族们不善经济,也不想管那么烦的事情,全部委托给晋商商号,让他们出面垫付,任由其计算高额利息。
逮到这么一帮子有钱有闲还不愿意动脑子的家伙,晋商集团那真是楚雨荨打滚——爽翻了。
于是到了乾隆中后期、准噶尔战争之后,内蒙和外蒙地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牧民,无人不欠债,债款之巨大,除非把所有财产全部折算才能还清。
最后逼得弘历没办法,一边要求晋商不得随意加息,一边要求各盟旗全力还债,一边也自掏国库给帮忙还债。
到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十一年前,带清中央朝廷觉得蒙古的经济实在是撑不住了,晋商集团也是有点走火入魔,连素来不把钱当回事儿的弘历都觉得他们是茅坑里面撑杆跳——过粪了。
于是,在弘历的支持和管控下,蒙古各盟旗一度差不多还清了所有借债,使得蒙古经济重归稳定。
但其后随着时间推移,债务继续开始积累,且越来越多,带清也因为国事日衰,加上兰芳北伐,无力管顾各盟旗的欠债,在带清西安朝廷灭亡前夕,蒙古诸王公欠下晋商的欠款费用又累积到了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上。
带清失去京师之后,一度定都大同,在大同时期,带清得到了晋商势力的大力相助。
因为不管怎么说,晋商势力能得到那么大的发展,主要还是因为带清在背后撑腰,并且多次要求蒙古诸王公还清欠款,甚至还自掏国库还钱。
就算地方官员吃拿卡要吧,没有带清的背书,晋商也无法做大,所以在虽然京师被破、弘历被擒拿,但是带清当时依然控制着山西,依然掌控着晋商们的老家,所以晋商们还是大力相助,捐款捐物,还协同组织了一些蒙古骑兵南下助战。
但是结果并不好。
当时兰芳军队太强,兰芳军队控制大同之后,只有少数几次蒙古骑兵南下,被兰芳军队的炮火和枪械教训了之后,再也不敢冒犯。
当时镇守在京师的第三兵团兵团长杜淮还送来消息,说俘获的蒙古骑兵交代,他们南下配合带清作战是晋商势力在背后出钱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