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五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第四百九十章 五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第1/3页)

    此次作战意义重大且路途遥远,为保万无一失,后勤方面需要为此提供数量极为庞大的粮食和罐头。

    所以这段时间所有国营罐头工厂和粮仓都在大规模生产食品往补给船上运输,以确保除了赶路所需要的时间之外,战斗所需要的时间之中士兵们的食物所需。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前往欧洲的航路华联是非常清楚的,也有很熟练的航路,但是所需要的时间还是风帆商船时代的。

    风帆时代,利用洋流和季风,大规模大型商船从广州出发到伦敦,怎么着也要四个半月到五个月的时间。

    可是眼下华联海军装备的全都是蒸汽铁甲舰,拥有强劲且持续的推动力,平均航速超过风范船只数倍,所以要花费多少天才能抵达伦敦也是一个不太好说的问题。

    不过无所谓,就当是一次实验。

    反正带英也答应了华联海军可以沿途秘密使用带英的一些殖民地的港口,到了欧洲之后也可以向带英购买日用品,再不济还有法兰西,所以也不担心补给会有什么问题。

    这支庞大的远洋舰队最后在兰芳十八年的二月正式从广州出发,赵学宁亲自坐火车到广州送行,为他们召开盛大的誓师大会,亲自发表演说,预祝大军凯旋。

    然后,李闯便信心满满豪情万丈的率领这支舰队出发了。

    李闯带领舰队出发之后,赵学宁顺便乘坐这几年来修缮成功的铁路通道在南国区域转了一圈。

    他从广州去了一次越南,最远抵达了真腊省,前往了这些自己很多年前抵达过的地方,还特意去了一趟当初在南越省立下的碑文,向当初的死难者进香祈祷。

    之后,他返回天京,向北去往了已经成功通车的燕京,又进一步视察了正在高速建设之中的通往乌里雅苏台和兰州的铁路。

    这一趟高速旅程给了赵学宁很大的感触,让他亲眼目睹了古老的东方大国在他的带领下步入工业时代的模样,让他看到了古老的巨人使用蒸汽装备展开全新征程的模样。

    越来越多的工厂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了土地,向周边的工业都市汇聚,成为了一名工人,并且连带着自己的家庭入住城市,成为全新的工薪阶层。

    他们的出现永久的改变了这个古老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格局,工业生产和工业建设在华夏大地上不断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房屋建设起来,越来越多的水泥公路铺设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听说过火车甚至亲眼见过火车,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余钱能够离开从未离开过的家乡,去到周边的大城市开开眼界。

    乡野小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道,尘土飞扬泥泞不堪的泥土路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何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身边发生了极为巨大的变化。

    华夏的大变革终于也从政治和军事领域扩展到了民生领域,民间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时代风范。

    这一次旅程赵学宁最后抵达的地方是西安,或者说,是长安。

    兰芳十七年年初的时候,赵学宁已经通过国务委员会恢复了“长安”之名,作为华联的西京,长治久安是个不错的寓意,讨个彩头也算不错。

    而且当初,赵学宁也来过长安,他就是在长安彻底消灭了带清小朝廷,结束了带清的历史,在长安抓住了永琰,把他带了回去,成就了如今燕京城中紫禁城博物院的一号人气讲解员。

    那一次他来到长安的时候,长安还是一座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的城市,硝烟弥漫,到处都是尸体和暴徒,人们麻木且痛苦不堪、衣不蔽体。

    而这一次,长安城则显露出了别样的活力,虽不至于恢复到当年大唐万邦来朝的盛世气魄,却也有了华联西京的一番风采。

    长安的城墙经过了整修和扩建,城区已经比原先扩大了一倍有余,大量新的混凝土建筑被建设起来,大量工厂、商铺、小手工作坊进驻其中。

    因为铁路通过且高素质劳动力较多,所以长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生产城市,不仅新扩建的城区基本上都是工厂为主,连城市外围也有很多工厂落座于此。

    城内的工厂多是食品工厂、纺织工厂、造纸工厂等等规模不大、对日常生活影响也不大的轻工业工厂,而城外的工厂则多是冶铁炼钢等等的重工业工厂。

    为此,长安城内还非常有前瞻意识的搞了城际铁路,把重工业工厂区和城内工人们的居住区用铁路连接了起来,每日工人们乘坐短途火车上下班,速度快,不浪费时间,还安全。

    赵学宁对此很满意,这说明地方官府在执行政令的时候没有开小差,贯彻了他“发展和环保并行”的策略。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除了生产力的极大飞跃,还有就是对环境的极大破坏,所以赵学宁打一开始就注重这个层面,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污水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要收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