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太皇太后就是不死(67)
第67章:太皇太后就是不死(67) (第2/3页)
随着酷吏张汤等人的参与配合,案情很快便水落石出,背后有牵扯的人也基本都露出水面,很多儒家一脉的官员勋贵被捕,并攀咬出了越来越多的人。
有的可能确实知情,有的就纯粹被冤枉,事先其实一直被蒙在鼓里,眼看局面愈演愈烈,再这样下去,说不定都能攀咬到自己身上,建元帝当即就决定不能再查下去,但白圣并不愿意罢休。
最后他们两人在长信宫中,关上门协商了一会儿,互有退让,了结此案。
白圣就此作罢,不再深究。
建元帝则是公开承认稷下学宫等同于太学的地位,并授其内部教师官职。
怎么说呢?
实际来讲,先前稷下学宫只是白圣借这个名字办的一个私学,朝廷和建元帝那边并没有承认其地位,大乾的官方学院依旧是太学,也只有从太学出来的那些学子,才能够更加容易授予官职。
其他人只能走乡举里选的路。
也就是策问选贤和举孝廉的路。
本朝开国之初,传承的依旧是前朝的世卿世禄制度,也就是你得先有身份地位,然后才能当官,比如说开国的时候因为军功有爵位,又比如说祖上是贵族,本身是皇族等等,或者与皇族有姻亲关系,平民是基本没有晋升渠道的。
也能说不太可能靠有文化当官。
不过后来的皇帝,包括吕后都有察觉到这个制度的不妥,所以有时候会进行一些选才活动,由地方或者三公九卿向朝廷推荐人才,建言献策,甚至于有面见皇帝的机会,如果能说动皇帝,那么便能当官,没错,就是这么的简单。
这也是举孝廉的前身。
而董仲舒参加的就是这一类活动。
此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机制,并不会年年都办,一般皇帝登基或者有什么大事要处理的时候,才可能举办一次。
同时也不是谁都有可能被举荐。
怎么都得有点关系才能被举荐。
而太学,是建元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