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本宫不死,尔终究是庶!(1)【二合一】

    第203章:本宫不死,尔终究是庶!(1)【二合一】 (第2/3页)

年仅六岁的小皇子登基,改年号为同辉,是为同辉帝,并且因为年龄小,太后垂帘。

    原身为母后皇太后,兰贵妃则晋升圣母皇太后,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

    又称东宫太后与西宫太后。

    东宫明显要比西宫更加尊贵些,毕竟自古只有东宫太子,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西宫太子,而原身这个嫡母,自然也是理所当然,更加尊贵的东宫太后了。

    咸平帝驾崩前几年,他的身体就有些不好了,兰贵妃贴身照顾的同时,还会帮忙读奏折,甚至于给些参考意见。

    并且替他写批注。

    对权力的渴望表现的相当明显。

    再加上上一个有类似经历,并且这么干的是武则天,兰贵妃与武则天的区别无非就是她儿子没有武则天多,同时她不是皇后。对于史书并不算太陌生的咸平帝,自然会有所提防,所以他在驾崩之前,不仅留了八个顾命大臣辅佐儿子,平衡朝政,提防兰贵妃摄政掌权。

    还将更为重要的帝王印玺。

    交给了原身掌管。

    他有两个印,一个是帝玺,还有一个是私印,帝玺留给了原身,私印留给了他儿子,只是儿子年纪小,由兰贵妃暂时掌管。同时他的遗旨明确表明,在他儿子成年亲政之前,大事必须要两个印一起盖才有效,但实际来讲,很多旨意有无私印无所谓,帝玺是必不能缺。

    毕竟前者才能代表皇权,后者所谓私印,其实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私印。

    所以虽然将权力两分算是提防两个太后,但主要提防的还是皇帝的生母。

    也就是兰贵妃,圣母皇太后。

    除此外,担心不喜朝政之事,有可能被架空的原身,回头对付不了生出野心的兰贵妃,咸平帝甚至还留了份密旨给原身,必要时可持密旨废了兰贵妃。

    即便她成为圣母皇太后一样能废。

    原身作为正妻,手持自己丈夫的遗书,废个妾室,还是十分符合礼法的。

    即便小皇帝想阻止也没办法。

    毕竟他父皇旨意优先级高于他。

    当然了,前提是对方实力还没膨胀到离谱的程度,要是膨胀到想杀谁就杀谁,那么有密旨也没用,灭口就是了。

    总而言之,咸平帝对兰贵妃相当提防,对原身则是很信任,只不过原身最多只能算是个好人,碰上好皇帝可能还能混个贤后之名,但本身政治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理政手段可以说基本为零。

    这既是咸平帝放心的原因。

    也是担心她斗不过兰贵妃的根源。

    不过小皇帝继位后,成为圣母皇太后的兰贵妃并未表现出跋扈之态,甚至于朝政之事,事事请示原身才敢批注。

    没啥宫斗经验,算计心思的原身。

    是理所当然放松警惕。

    并且因为明白自身能力不行,胡乱施政,有害无益,所以很快放权,只有碰到一些大事才会参与,了解下情况。

    或者提一提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把自己想法加进去。

    在此期间,顾命八大臣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很是不满,圣母皇太后更是他们厌恶的核心人物。因为相比较于不怎么管事的原身,一直在插手朝政,安插自己人手的圣母皇太后,完全不像是单纯垂帘听政,而是有夺权摄政的意思。

    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侵害了顾命八大臣利益,缩减了他们的权利。

    所以顾命八大臣与圣母皇太后。

    很快便明争暗斗了起来。

    过程很复杂,但结果很简单,就是圣母皇太后进谗言说动了原身,并且联合宗室中一些没能掌权的王爷,共同发动政变,最终将顾命八大臣全部诛灭。

    提拔了不少宗室勋贵上来。

    原身家也因此得了很多好处,所以即便后来原身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算计了,顾命八大臣没那么可恶,但最终并未说什么,更没有替那八个大臣翻案。

    就这么顺水推舟揭过此事。

    之后,原身除了偶尔压制下圣母皇太后的野心,并不怎么过多干预朝政。

    直到同辉帝驾崩。

    同辉十二年的时候,因为同辉帝已经成年,可以亲政,所以原身便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也算是对先帝有个交代,故而率先提出,卷帘归政,就是还政于同辉帝,她们两个不再垂帘听政。

    一众宗室勋贵和大臣都相当支持。

    西太后有所不满,不愿意归政。

    但是她并不敢表现出来,同时还十分清楚,即便她反对也没有任何用处。

    最终只能无奈同意,还政同辉帝。

    并暗地以孝道压制同辉帝。

    间接达成一些自己的政治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