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第154章 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第1/3页)

    果然是一幅画,不过何仁越看越吃惊,看到最后,何仁的眼睛都瞪圆了,因为这也是一幅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画。

    画是一幅普通的山水画,天高气爽,峰青树荒,山峦雄峻,别看笔墨不多,但意境颇为深远,一看就是名家所作。

    让何仁惊讶的是上面的落款——“洪谷子”。

    有这个称号,又能把山水画画到如此境界的,就只有一个人,被称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五代后梁画家,荆浩。

    荆浩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将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推向成熟。

    他觉得李思训大亏墨彩;吴道子笔胜于像,亦恨无墨;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只有张璪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能得到他的认可。

    这可不是荆浩吹牛逼,人家是有真功夫的,他确实按照自己的研究,博采众长,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无数画家。

    历代评论家对荆浩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北宋沈括《图画歌》写道:“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

    宋代米芾将荆浩的作品视若珍宝,元代汤垕在《画鉴》中称荆浩为“唐末之冠”……

    最主要的是荆浩传世作品极少,能确定的只有一幅《匡庐图》,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至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收藏的《雪景山水》、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江山瑞霭图》、湾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渔乐图》等,真伪都存在争议。

    而且眼前这幅画,还没有在历代绘画史籍和著录书中出现过,所以何仁才觉得惊讶。

    没见过,就无法通过这一点辨别真伪,何仁还真有点犯难。

    陈铮和徐青杰显然没听说过荆浩的名字,这倒是不怪他们,毕竟荆浩传世作品太少,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也太远,不认识也正常。

    “这个洪谷子,很有名吗?”

    “很有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