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永宣造像

    第166章 永宣造像 (第1/3页)

    压手杯的造型有点像没有杯盖和杯托的三才碗,只不过口没有那么大,而且腹壁近乎垂直,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不大不小,稳贴合手,所以才叫压手杯。

    至于为什么姜老板和魏瑞祥都没看出端倪,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这对儿压手杯太脏了,而且水盂的造型太多,又和文房雅器混合在一起,一时间才打了眼。

    当然,这也和雍正时期的压手杯太素了有关,不仔细看真的很难看出是斗彩,要是换成乾隆的大红大绿,绝对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魏瑞祥彻底服了,这两个斗彩压手杯起码能卖到一百万,何仁相当于只花了四百万就买了一堆东西回来,不对还有那个康熙的松花石砚,只是捡漏何仁就捡了一百多万,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两人说话的工夫,大门就被人推开了,何仁一看,是一位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者,想来就是魏瑞祥口中的薛老了。

    低头看了一眼手表,从魏瑞祥打电话,到薛老赶过来,还不到四十分钟,看来薛老是真爱佛像。

    果然,薛老一进屋就招呼道,“小魏,你说的宣德佛像在哪呢?”

    魏瑞祥一把扶住脸色涨红的薛老,怕他直接过去,“薛老,你先坐下,喝口茶,缓缓再说,佛像跑不了。”

    “你懂什么?这可是永宣造像!”

    所谓永宣造像,何仁还真明白一点,指的就是永乐到宣德这三十多年间,官方制作的藏传佛像,也叫永宣宫廷造像。

    虽然永乐和宣德之间还有一个洪熙,可是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就被自动忽略了。

    从永乐年间开始,明成祖朱棣便在宫廷设立了专门制作佛像的“佛作”,隶属“御用监”。

    那时候正是明朝经营吐蕃的重要时期,朱棣的目的是笼络吐蕃高层,所以给他们赏赐了大量珍贵礼物,宫廷造像便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工匠比较牛逼,他们在制造佛像的时候,研究出了一种新式的佛像造型,将吐蕃和中原两地的艺术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