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丞相北伐,没有军粮!

    第1章 丞相北伐,没有军粮! (第3/3页)

    军中议事结束后,诸葛亮出了大帐,风从肩头吹过,只觉得身上的担子千钧重,压得他喘不过来气。

    他偏过头,看着走出帐的老将赵云,虽面色坚毅,但也是须发皆白,一身疲惫。

    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如今也老了啊!

    “子龙,可否随我一同外出走走?”

    赵云略微有些诧异,但还是应了下来:“是,丞相!”

    两人换了便装,一同上了马车,漫无目的的向远处驶去。

    路上,两人相顾无言,不知走了多久,诸葛亮突然问道:“子龙啊,我是不是做错了?不该信任参军马谡,派他去守重要的街亭?我是不是辜负了先帝的遗志?”

    “丞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赵云劝慰道:“主公去世后,益州疲敝,各地又发生叛变,朝廷无钱无粮,将领大半死在了夷陵。这些年要不是丞相撑着,蜀汉或许已经灭亡了。”

    诸葛亮摇头叹息道:“为了此次北伐,准备五年,没想到要功亏一篑了……真让人心有不甘啊!”

    见状,赵云道:“丞相,咱们好不容易占据陇西三郡,现在又要拱手让出去,实在是不妥当。要不,臣率一支军队驻扎于此,抵抗张郃?”

    “子龙的能力,我是很信任的。可是,要想占据这三郡,就要从蜀中运粮,后勤的压力太大,根本得不偿失。倒不如先行退回蜀中,然后再作图谋。”

    “是啊,粮草问题。”

    制约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困难,就是粮草。

    蜀道难,简直就是鬼见愁。

    从蜀中运粮几乎是十不存一,这也就导致了,每次诸葛亮北伐就必须速战速决,要不然会被曹魏拖垮。

    魏大将张郃一直死咬着蜀军缺粮的短板不放,屡次说“亮悬军深入且粮少,不能持久作战。”

    “要不……咱们就近征粮,以满足大军消耗。”赵云提议道。

    诸葛亮摇头拒绝:“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刚刚投降,百姓们对蜀汉的归附不高,要以安抚民心为主。此时征粮,无异于逼他们造反。”

    再度无话,诸葛亮掀开车帘,向外望去,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映入眼帘。

    连年的征战,已经让汉族这个强大的民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偶尔遇到一些逃难的百姓,也是脸庞被晒得黝黑,皮肤干燥龟裂,嘴唇干裂脱皮。

    他们面带愁容,向着远处而去。

    饶是久经战争的诸葛亮,见到这一幕,也不禁红了眼眶。

    他在未出茅庐之前,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计谋,平定天下指日可待,等到功成身退后,还能回山林五湖之间放歌而行。

    可是,他后来发觉,这乱世之中没有棋子,全是活生生的百姓,他们全都有妻儿老小。

    于是他从一个指点江山的军师,开始成为一个胸怀天下的社稷重臣。

    “百姓们太苦了啊……雍凉之地本就荒凉,再加上连年的战乱,百姓们又有什么活路呢?”

    赵云劝道:“丞相不必自责,等咱们收复了雍凉,好好安顿几年,百姓们会富裕起来的。”

    “希望吧。”

    正在诸葛亮感慨时,赵云猛地一声惊呼,忙提醒道:“丞相,您快看,远处那郁郁葱葱的是什么?臣臣不会是眼花了吧?那难不成是麦田吗?”

    诸葛亮一愣,旋即向远处看去,只见延绵起伏的田野中,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铺展开来。密密麻麻的麦穗争相竞艳,把整片土地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披风。

    “这……这里竟然丝毫没有受到战乱影响?”

    “不仅如此,这里的麦子稠密,颗颗饱满,臣只在梦中见过这种景象!”

    赵云的声音颤抖,眼中尽是难以置信。

    自董卓祸乱京都后,已经过了三十余年,在这些年中,这天下征战不休,百姓们饱经战乱之苦,粮食产量连年下跌,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小麦如此稠密?为什么连杂草都没有?”

    饶是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此时也想不明白。

    “丞相,您看这道路!”

    诸葛亮忙低下头,这才发现,脚下是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黑灰色平坦大道,宽度足足有八辆马车大小。

    再回过头看向刚才走过的路,泥泞不堪,狭窄无比。

    “子龙,我不会是在做梦吧?”

    “当然不是!”

    “走,咱们顺着这条官道向前走,看是什么缘故。”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