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旱灾蝗灾

    第468章 旱灾蝗灾 (第2/3页)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他们身边的亲随幕僚都背着大袋大袋的笔记,颇有满载而归的意思。

    这些人回去之后。

    十有八九会效仿青牙军编练新军。

    这是绝对可能的事情,不过青牙军能成今日强军,有着特殊的情况。

    而他们回去之后,又该用何手段,又练出的军士如何,真让温越有一种期待啊。

    满桂、祖大寿等人与温越拥抱告别,神情真挚,依依不舍。

    望着他们逐渐远离的身影。

    温越不免也有些难过之感。

    ……

    时间过得很快。

    一晃崇祯元年过去,时间到了崇祯二年。

    崇祯二年三月。

    崇祯帝派人处死正在告老还乡的魏忠贤。

    一夜大火后,魏忠贤毙。

    阉党势力大减,几乎破灭。

    这时。

    有人趁机提议召回身在山海关的温越,加以处置。

    崇祯帝留书不发,似在思考。

    但很快。

    建虏扣关的消息传来。

    后金大汗皇太极在西征蒙古途中,突然决定掉头攻打明朝,这让朝廷众人和边关众将一个措手不及。

    后金兵分三路,突破大安口等处长城关隘。

    直接突到北京城下。

    幸得宣阵、延庆等地的满桂、马世龙等部,救援及时,又听闻处在山海关的青牙军欲动。

    后金军赶忙撤退,却掳走了不少财产百姓。

    经过此事后。

    召回温越之事无人再提起。

    之前那个提议此事的官员,也被罢职离朝。

    崇祯二年,七月。

    从崇祯元年就爆发的流寇,肆虐多地后又转入山西,弄的天翻地覆,民不聊生。

    崇祯帝任命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镇抚流寇。

    杨鹤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方针,招洪承畴,曹文诏一同镇抚流寇。

    许多流寇接受招安,暂时投降朝廷。

    可是许多流寇在接受招安后,因得不到有效安置又重新起义,不到一个月即“复叛”。

    忍得崇祯帝大为火恼,下了好几道命令,催促啊流寇剿匪事宜。

    可越是着急,越是忙中出错。

    剿匪事宜,越发糜烂。

    ……

    九月底。

    来自天下各地的消息,陆续通过情报局进入了温越的耳里。

    他心中大概猜测。

    若是剿匪不利,照这样下去,朝中或要有命令下来了。

    温越知道自己和流寇也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为一的。

    对温越而言。

    他的集团利益,是代表着地主、自耕农和知识分子。

    这李自成等人的流寇集团,是有着根本的矛盾。

    虽然现在还离着很远。

    但两者总有一天会相撞,水货不能相融。

    既然如此。

    索性,晚战不如早战。

    温越不能想着等建虏被消灭清楚后,接手的是一片流寇肆虐天下的乱摊子。

    每读立式,温越就感觉,这明末的局势十分有趣,也有些巧合和奇怪。

    每每是建虏这边被打下去了,流寇那边就兴盛。

    流寇这边被剿灭差不多了,建虏又扣关,逼得剿匪大军不得不北上防御。

    安外必先攘内。

    关外的建虏不是一时半会可以驱赶剿灭的。

    但关内的流寇现在还处于一个刚冒头的趋势,现在温越有大把握将他们一股荡清。

    就算不能把萌芽消掉,也必须让自己对抗建虏的时候,不要在身后扯后腿。

    这日。

    温越就在召开的幕府会议中,定下了可能出战流寇的事宜。

    给众人做好了,有可能要入关对付流寇的准备。

    不过,在流寇之前。

    先摆在幕府面前的,是一件事关整体关外数十万百姓的大事情。

    ……

    灾荒!

    明末天灾数量众多,一波连着一波。

    眼下又是异常大规模的灾荒席卷天下各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大明畿辅、河南、山东、陕西、山西许多地方,就再没有下过雨了。

    这直接导致米粮的价钱飞涨,一斗米需要数千钱才能购买。

    百姓削树皮,吃木屑杂糠。

    要不就是挖掘山中的白泥当做食物。

    大地上每个村落的树皮都被剥了干净,因饥饿死掉的尸体遍地都是。

    大旱后,就是蝗灾。

    遮天蔽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