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求个心安

    第115章 求个心安 (第1/3页)

    海参、蛏干、干虾、海带、虾米、干贝肉……

    徐令收购的东西五花八门,村里人卖什么他就收购什么,因为价格不算低廉,很多人一口气把家里囤的东西都卖给他了。

    “这些东西海边都是的,我们不缺,你要是还有布啊药材,就找我们来换!”

    和徐令原先想的不太一样,他本以为崖州天气适宜,耕地应该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不太可能缺少粮食。

    可来到此地才知道,原来靠近海边的的耕地大多都是盐碱地,根本不适合种植粮食。

    至于为什么不向岛里开垦,自然是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缺少工具、缺少药物,缺少人力。

    倒是有本地的土著居民能够进入丛林,可他们这些外来者,就只能居住在海边,靠海吃海。

    虽然不至于饿死,可也有一种脱节的感觉。

    得知徐令是个行商的货郎,他们都愿意以物换物,而不是要那些没用的银钱。

    徐令记下村里百姓的要求,幸好他空间里还有存货,不怕满足不了这些人。

    徐令从这个村庄里,换来了几百斤晒干的昆布,还有重量不等的其他干货。

    除了这些海产品,徐令也想收购一些香料木头,可始终无从下手。

    中途突然有人找到他,请他到家中做交易,徐令跟着去了,那人将徐令带到他家中,打开一口大缸,露出大半缸粗海盐来。

    徐令蓦然睁大双眼。

    那人忙道:“这些都是海盐,我自己晒的,你可要收?”

    海边除了不缺海货,还不缺盐。

    只是朝廷严令禁止民间私自走私盐铁。

    可这点盐对徐令来说,压根算不上犯罪。

    “你想要什么?”

    那人比他还要紧张,结巴道:“我想要银子,你看这些盐能给我多少银子,我想娶翠翠做我的媳妇。”

    徐令哑然,官盐价格一直有很大的波动,有时几十文钱一斤,有时一百五十到四百文之间不等,这半缸盐,起码有五六十斤。

    “十五两银子,卖不卖?”

    男子有些迟疑,“这是多还是少?在你们泉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