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明也要有自己的退婚流?

    第三十八章 大明也要有自己的退婚流? (第1/3页)

    第三十八章大明也要有自己的退婚流?

    坐在前往胡府的马车上,李善长的神色,格外的复杂。

    论及二人的关系,其实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

    首先,二人都是淮西出身的老臣子,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帮人。

    同为文人,还都是老乡,那么自然早早就相识了。

    关系不说到了同生共死那份上,那也确实是属于非常好的。

    甚至,当初胡惟庸能上位当丞相,里面都有李善长的推荐。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双方因为各种心思、想法,最终定下了双方侄子、侄女的婚约。

    那时候的他们,确实是结成了同盟,在大明官场上共同进退的。

    但……再好的关系也会出现裂痕的一天。

    毕竟当时李善长的官威没有那么显赫,可胡惟庸却一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天下官员尽皆掌控在朱元璋手里,而有一半是掌控在胡惟庸手里的。

    所有的政务都得经过他处理,所有的政令也得经过他来落实。

    当一个人能决定整个大明的人事、财政、政务的时候,哪怕只有一部分,那他跟皇帝的区别其实已经并不是很大了。

    猛然间成了宰相,本就比李善长年轻不少的胡惟庸一下子就支棱起来了。

    胡惟庸倒没有说刚当上宰相就翻脸不认人。

    他没那么猖狂,更没有那么傻。

    只不过,原本的小兄弟如今地位在自己之上以后,二人之间说话都微妙了不少。

    胡惟庸更加意气风发,李善长在胡惟庸面前也没了那么多指指点点。

    毕竟,一朝宰相,岂能轻慢?

    正是这种地位变化带来的膈膜,便让原本携手共进的二人,渐行渐远了起来。

    虽然二人之间一直不曾翻脸,但早已没了往日里的亲近了。

    甚至,这种疏远哪怕到了胡惟庸下台,李善长如今贵为丞相,依旧没有改善。

    之所以没有改善,其实双方都有责任。

    李善长是觉着自己本就是老大哥,如今更是既有国公之位,还贵为宰相,胡惟庸作为小老弟、前宰相,那总不能自己这个老大哥先服软吧?

    而放在胡惟庸这里,就更不用解释了。

    因为芯子都换了啊。

    新来的胡惟庸听到李善长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