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蒸蒸日上的沈家

    第114章 蒸蒸日上的沈家 (第2/3页)

   两年后你长高了,有力气,再跟沈叔学木匠。”

    沈爷爷也道:“鱼塘水还没满呢,撒网也得两年后,你就去读两年书。

    可劲读啊!把学费读回来,两年后我给你打个船,你住在鱼塘都成。”

    仲阳闷笑:“阿爷,怎么算是把学费读回来?”

    沈爷爷乐呵呵地道:“人家五年考童生,你三年考童生,那不就省了两年的学费?”

    仲阳骄傲地挺胸道:“我明年就考童生!后年考秀才,我要比小盼哥还厉害。”

    又扭头低声对小虎道:“读书其实挺有意思的,还能天天到镇上玩,咱俩一起,放学去我大姨母的食肆玩,多有趣!”

    小虎见所有人都让他去读书,便可怜巴巴地看向小满,小满正缩着肩膀默默吃蛋饺,完全无视哥哥。

    小虎又渴望地看向蒋氏:“我去作坊帮你洗红薯,不要工钱。”

    蒋氏当然想答应,免费的工人,为啥不要?

    她到是能不管公公和女儿的意见,可丈夫的态度她还是很在乎的。

    只得瞪小虎一眼:“那就先读去两年书,两年后来作坊算账。”

    就这样小刺头一样的小虎,正式和仲阳一起读书。小满年纪虽小,但很勤快,干力所能及的活。

    她和小虎的房间,还有沈爷爷的房间,都是她在打扫。

    小姑娘还是不爱说话,爱藏食物,在家里跟个隐形人一样,总是默默无闻地做着活。

    沈冬素很心疼她,可这年头没有女孩子启蒙的书院,私塾也不收女学生。

    她准备等小满再大一点,就请凌府的绣娘教她纺线、刺绣,总得学个一技之长傍身。

    蒋氏今天对沈冬素没有咄咄逼人,是因为她还有事要问,呃,在她看来,母亲找女儿帮忙是天经地义,不能说请教或是请求。

    “旧年的陈红薯,做出来的粉味道不好,你上回说还能做米粉,怎么做?

    我准备新鲜红薯没成熟之前,先做米粉卖。”

    沈冬素也没藏私,红薯粉作坊是算是沈家的家族作坊,不光沈家得利,整个沈家村都跟着兴盛起来。

    她便把米粉、豌豆粉的作法详细教给蒋氏,这年头没有土豆,要不然做土豆粉,定广受好评。

    米粉吃法多,可炒可蒸可煮,粗的细的吃法各不同,并且易储存,好运输。

    摆摊卖炒粉,比酸辣粉还容易。

    她虽不喜蒋氏,可蒋氏是一心一意为沈家,蒋氏的生意好,沈家的条件变好,她在外面也安心些。

    便很认真地教蒋氏怎么把作坊做大,从扩大作坊,到开发客源,她细心地教给蒋氏。

    沈父总担心她俩吵架,也在旁边听着,仲阳怕母亲记不住,在旁拿笔写下。

    蒋氏听沈冬素说的,好像以后作坊能变成有几百个工人的大作坊,她兴奋之余也有害怕。

    怕自己管不好,现在管几十人,还都是村民,她都觉得吃力,以后管那么大的作坊,她又不识字,怎么管啊?

    便道:“咱们现在作坊也挺好,一年稳稳几十两的收入,娘挺满意的,不用扩张了。”

    沈冬素直接道:“这是我的建议,你自己决定要不要实施。

    不过我提醒一下,米粉比红薯粉的做法更容易,连秘方都算不上。

    县城打探红薯粉的商户特别多,要是有人琢磨出配方,开大作坊,把咱家的生意抢了去,以后一年可就赚不了几十两。

    做生意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你还这么年轻,村民也都听话,你不想着做大做强,就等着被别人吞并吧!”

    蒋氏笑着摸摸脸:“娘哪里年轻了!都三十好几了!

    哎哟,瞧咱闺女,今天嘴怎么这么甜。”

    沈冬素:……合着我说那么多,你就听个你年轻了?

    沈冬素也非夸张,这年头又没专利版权啥的,食品生意更是谁都能学。

    对于红薯粉到现在还没谁‘偷师’成功,她都觉得奇怪!

    这要是后世,最多三、五天,卖酸辣粉的小摊满大街都是了。

    她觉得是因为作坊在沈家村,而工人都是村民,蒋氏也算聪明,一直以来都是用流水线作业方式。

    所以配方才没有传出去,让沈家做了几个月的独门生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