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沈冬素去禁区

    第172章 沈冬素去禁区 (第3/3页)

看患有瘟病的病人,以便找出治瘟疫的药方。

    同时,在没有特效药之前,凌王妃和众太医们,不得离开北区。

    全城依旧禁止百姓出入,但东区没有染病的人,在太医看诊之后,可凭皇上手谕,走东城门出长安城。

    当天,几乎整个东区的士族和勋贵,都请旨让家眷离城,家主和官员自然是不能离开的。

    同时,沈冬素带着三十二个太医,和几十车药材,还有皇上派的一千禁军。

    另外还有月见和甲四,一起前往北区。

    此时,北区已经划分了一片封禁区,凡是感染的病人,和疑似感染的病人,统统被关进去。

    因为还没有特效药,这些人说是进封禁区医治,其实就是进去等死。

    每天前门进去的人,和后门禁军拉出的尸体一样多。

    据沈冬素所知,很多瘟疫其实是没有特效药的,而治理的办法就是,将病人圈禁,等着染病的病人死绝。

    少则死一个镇、一个县,多则是死几个城的人。

    像闽州、滇州、岭南这些烟瘴之地,更是瘟疫时常爆发,一爆发就封了关道。

    朝廷给些物资,然后就是听天由命,等着瘟病自己消失。

    也就是等着染病的人死绝……

    听其实很残忍,但在这个时代,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普通人活着,就是这么艰难。

    沈冬素在进入北禁区之前,她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将这三十二个太医的心态安抚好。

    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就是被魏院正放弃,是皇上和皇后博弈的牺牲品。

    是凌王妃自做主张,沽名钓誉,拉过来的陪葬品。

    这可是北区啊!别说是太医,就是更低等的军医,甚至普通的民间大夫,更甚者是兽医,都不会来北区的!

    就像之前凌王妃说的,在农家,一般人家都认识几味草药,有个头痛脑热,自己去山林里找药配了喝。

    北区又称贱民区,更是如此。小病就自己找药配了喝,大病嘛,等死而已。

    连一日三餐都吃不上的地方,哪里有闲钱请医抓药?

    这时,沈冬素亲自给他们发口罩,教他们怎么戴。又一人发一份防疫十禁,严肃地道:

    “我知道你们已经心灰意冷,觉得来北区就是来送死的!”

    “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本王妃不是来找死的!更不会死前要拉着你们这些太医一起死。”

    “本王妃是认认真真来解决问题,以身犯险来找出治瘟病的特效药!”

    “请你们放正心态,若我们成功治好了瘟病,便是大功一件,可名垂千古,青史留名的大功!”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你们都比我有经验,我需要你们的帮助,现在,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伙伴。”

    “请你们相信我,或者说试着相信我一下。我并非是沽名钓誉,为求贤名不管不顾的。”

    “大家看一下这防疫十禁,我们自己一定要做到位,在北区,这口罩不可离开口鼻。”

    “看诊了病人之后,一定要用醋水洗手。”

    “现在,离北区还有半个时辰,大家有问题可以问我。我们一起商讨。”

    众太医依旧死气沉沉,不过还是认真看那防疫十禁,见一直没人说话。

    许元青带头提问:“王妃,这大青根水是我们喝,还是所有百姓一起喝?”

    沈冬素忙道:“是了,这一点我竟然忘了说,到了北区,先支药棚施药。”

    “由禁军维持队伍,不管是禁区百姓,还是没有染病的百姓,都必须每天喝这大青根水。”

    “许大人,请您立即跟太医院联络,多备一些大青根。”

    她又让月见跟凌王联络,在城外多买一些大青根,让全城百姓都喝起这药茶来。

    还没到禁区,只是到了北区,那空气立即就变了,虽然一场大雪,让空气变得干燥一些。

    可空气中还是有臭味传来,天气阴冷,整个北区都像被乌云笼罩着一样,空气都是昏沉的。

    路上根本见不到百姓,便是偶尔看到屋下有一两个百姓出现,也是一脸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