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当送福财神的冬素

    第207章 当送福财神的冬素 (第2/3页)

说的,王妃回一趟娘家,自然要福泽乡亲。

    就像后世,某个大富豪回乡,你不给学校捐点钱,帮家乡修条路啥的,你回来干啥?

    回来显摆吗?

    这个时代也一样,更何况光州还是凌王的封地,凌王妃回一趟娘家,不给家乡做点贡献,那就太小气了。

    沈冬素扶着沈爷爷,县太爷旁边站着沈父,后面跟着沈林钟、仲阳等沈家人。

    今天蒋氏终于如愿以偿地打扮成贵妇人模样,跟县太爷夫人站一起。

    同来的还有刘管家,他是负责付银子,外加后续监的。

    先给书院捐银子和捐书,捐的书是凌王府书局自已印刷的,一个学院直接捐上万册。

    再给光州建一个大医馆,再有就是修路,按官道的村准,修到与每个乡道相结合。

    沈冬素预计是按三十万两银子来花的,结果只花了十万两。主要是因为光州太小了,还有就是有个好管家。

    刘管家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官员也没胆量贪凌王妃的钱。

    若说昨天沈家热闹的像赶庙会,那今天则是全县都热闹的像庙会。

    全县人都知道,凌王妃今天来给县里的学院捐银子,修医馆,修路铺桥……

    县太爷设宴请沈家人,开席前宜州知府来了,专程来给凌王妃拜年的。

    同时邀请凌王妃去宜州做客,得,这也是来要钱的。

    蒋德运赶回县城的时候,还想以凌王妃舅舅的名义去蹭个宴,结果听说知府也来了。

    这下他可不敢蹭,灰溜溜地回家,不管郑氏怎么嘲讽,他都不去。

    一步错,步步错,从当初冬素和四妹登门借药费,被郑氏大扫把打走时起。

    他们就注定跟冬素断亲了,这么有出息的外甥女,可惜他是一点光也沾不到啊!

    沈冬素估计自己再在家里住下去,一个正月就是各县官员来拜年,她倒不介意捐款。

    反正捐的是凌王的银子,振兴的是凌王的封地。

    凌王自己想振兴封地做点啥,还极容易被太子党的人抓到错处。

    而以凌王妃的名义就大不同了,太子党就算再想抓凌王的把柄,也不会参一个为民请命的女子!

    更何况因为治理瘟疫,凌王妃的名声在民间,那叫个如日中天,皇上也极信任凌王妃。

    没有人愿意在这个风头上,参凌王妃在家乡大肆铺张。

    还有就是,路修好了,她的生意才能更兴隆啊!

    像沈爷爷收茶,光路上就费时费力,路修好后,多偏远的乡村,都能把茶送到沈家村来。

    对于宜州知府的邀请,沈冬素自然没去,从初三开始她就闭门谢客,来拜年的直接由刘管家接待。

    同时她也确实好初八出发,她在家里的时间不多了。

    沈爷爷留她过了十五在走,光州跟别处不同的是,清明不祭祖,而是元宵节上坟上灯祭祀。

    孩子们人人手提灯笼,排成一排去祖坟处送灯,元宵节算是除了过年,最隆重的节日。

    农村送完灯,还能跟着大人到镇上看花灯,县城的花灯更好看,可惜他们没马车去不了。

    只是去镇上看普通的花灯,再花两文钱买一碗热乎乎的甜酒汤圆吃了,这个节日便过的很开心了。

    冬素小时候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个漂亮的属相灯,特别是她的生肖兔子,那做得叫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还有神奇的滚灯,旋转飞覆,怎么玩灯都不会灭!

    但这些精致的编灯,最少也要十文钱!

    十文钱啊!能买五斤糙米,凭沈家的经济情况,怎么可能给小孩子买灯?

    提的都是沈爷爷和沈父拿竹子编纸糊的,最简单的小提灯。

    今年她要是在家过节,自然是什么样的灯都能有,可光州还有另一个习俗。

    那就是出嫁女不能看娘家的灯,会影响家里兄弟的运道。

    当然,沈爷爷他们几个是肯定不会介意冬素在家住的,可蒋氏绝对会在背后默默念叨。

    万一今年家里有个啥事,她肯定会怪到是因为冬素看了娘家灯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