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梳理徐州

    第二百二十七章梳理徐州 (第1/3页)

    第二日,陶谦的葬礼正式开始。

    汉代初年,由于刚经历过秦末乱世,天下崩乱,民生凋敝,统治者遂以道家衍生出的黄老无为思想,作为治国方针。

    由此,整个汉代风气趋向于节俭薄葬,时至东汉末年,风气虽早已大不如前,但薄葬的习惯却还存在。

    只是陶谦的葬礼,出于政治需要,刘备为其举办得极其盛大。

    不仅如此,刘备还上表奏请朝廷追封陶谦为司空,长子陶应为骑都尉,次子陶商为黄门侍郎,也算是生荣死哀了。

    至于整场葬礼的花费,却都是陶谦本人出的。

    陶谦曾许诺把全部身家赠予张恒,以保全二子的性命,这些数以万亿计的财富,最终却都用作在了他自己的葬礼上。

    这波,张恒可谓是升官不发财。

    三七之后,陶商和陶应兄弟二人,便扶着陶谦的灵柩返回陈留故里安葬,刘备亲自出城相送。

    至此,陶谦的身后事算是告一段落。

    整场政治作秀下来,倒也收获了颇多人心。

    而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张恒却基本没怎么露过面。

    因为他很忙,忙着梳理整个徐州的结构问题。

    既然决定集权,那就得先从官员着手。

    陶谦葬礼的第二天,张恒便以刘备的名义,下达了一封钧命,收回了各郡太守募兵、征税之权,削减了各地郡守的财粮之权。

    之后,张恒又下令裁减郡守的统兵之权。从今往后,郡中县里的兵马,统统由州府指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调动兵马,违者立斩不饶。

    如此双管齐下,算是彻底削去各地郡守手中的权限。

    对此,各地郡守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心怀不忿者有之,愤愤不平者亦有之,但却并无一人表示反对,最终都乖乖接受了现实。

    原因很简单,因为早在命令发出之前,张恒便命张辽率兵一万,将整个郯县封锁了起来,实行军事管控。身在郯县的郡守们,自然不敢有任何异动。

    之后,张恒又派出一批官吏去各郡接收军政大权。等陶谦的葬礼结束,各位太守回去之后,权力早被张恒回收,他们纵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