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招贤考试

    第二百七十四章招贤考试 (第1/3页)

    初时,陶谦出任徐州刺史,虽说勉强站稳脚跟,但终究是缝缝补补的惨淡局面。

    且陶谦为人刚愎猜忌,又任用笮融、曹宏等小人,实在称不上明主,有识之士大多不肯归附。

    后刘备入徐,张飞一把火将陶谦连同其爪牙笮融、曹宏二人烧了个干净。经过数月的治理,新政已初见成效,赫然一片新气象。

    而在这数月的时间内,刘备先前讨伐董卓的战绩也已天下皆知。

    董卓,国贼也!

    只要肯率军讨伐,无论胜败,都会有着巨大的名望加持,毕竟四百年的天命正统实在太过深入人心。

    更何况刘备还打赢了,虽说没能一举诛灭董卓,但此番功劳已是不小。

    可以说,当今群雄之中,除了有四世三公声望加成的二袁之外,已经没人能压刘备一头了。

    如此情况下,原本那些不愿出仕的徐州士人,心中就不免有了些想法。

    有道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每一个饱学之士,都不会容忍自己这一身才华被埋没。

    所以,其中有些人便来到了郯县,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

    当初刘备声名未显时,但凡遇到人才,都得逐个拉拢,奉若上宾。

    如今情况却是恰好相反,那些在野的人才甚至不需要刘备出面招揽,便会蜂拥而至。

    他们既然来了,就绝对瞒不过荀彧的眼睛。只是当时时机未到,荀彧也就没有在意。

    如今张恒凯旋归来,刘备又有招贤之意,这便到了合适的时机。

    这些天前来徐州找机会的人其实很多,且各有各的手段与门路。

    其中的豪门子弟,大多走了陈登和赵昱的门路。

    而寒门子弟,却是选择了更容易接触到的糜氏兄弟。

    更不乏怪才另辟蹊径,明目张胆地对着张恒、荀彧的族人投上拜帖,倒是令二人有些哭笑不得。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那就是所谓的观望者。

    这些人来到郯县之后,并不急着走关系求官职,而是就在郯县住了下来,细细考察着城中的一切。

    鲁肃,便是其中之一。

    确切来说,鲁肃来郯县并不只是观察,还顺手做了一笔买卖,一笔与糜氏的买卖。

    糜氏的陪嫁和从徐州豪门那里弄来的钱财,大部分都得换成粮食,这个任务就只能交给糜竺。

    鲁肃并非豪门子弟,而是出身商贾巨富之家。虽说和糜氏这种级别的大商还有些差距,但这并不妨碍他和糜氏的生意往来。

    而鲁肃家里的主业,恰巧就是贩运粮食。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来郯县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与糜氏交割完粮食之后,鲁肃婉拒了糜竺的留宿,反而在郯县租间客馆住了下来。

    这一住,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

    由于没有刻意钻营,所以荀彧并不知道鲁肃的存在。

    当然,就是知道了恐怕也不会在意。毕竟如今的鲁肃才十九岁,声名未显,又非世家子弟,放到哪都不会引人注意。

    也就是张恒上次带着荀采逛街的时候,正巧碰到了鲁肃。彼时他正与同乡的步骘交谈,张恒不经意间听到二人表字相称,才明白了二人的身份。

    不过张恒并没有上前攀谈,而是命孙康留意鲁肃,算是先做个记号。

    等到张恒决定收网之时,孙康那边也就开始了行动。

    雪后次日清晨,鲁肃眼见路面湿滑,心知无法出行,索性在房中烧起炭火,静坐读书。

    可没多久,外面便传来一阵剧烈的敲门声。

    鲁肃有些疑惑,起身开门一看,却见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卒站在门前。

    见此,鲁肃心中一突,脸上却没有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