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人才培养(第二更,求订阅)

    第648章 人才培养(第二更,求订阅) (第1/3页)

    其实,相比于研制飞机本身,真正重要的是培养人才。

    尽管南洋有数百名来自德、意以及法国航空工程师,而且他们大都已经归化入籍南洋,但终究还是在培养自己的人才。

    其实,在人才培养上,李毅安一直都是极其重视的――四四年,在收购意大利的萨沃亚-马尔凯蒂飞机公司时,他就从特遣队中抽出了56人进入公司学习飞机的制造和设计,同时,又向派遣300名队员到美国留学,还有600名队员到包括波音公司在内的多家美国企业实习。

    在随后的两年之中,他先后从特遣队中抽掉了超过5000人进入欧美大学进修或者企业实习。

    事实上,在后来南洋的建设中,尽管德裔技术人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也是无法忽视的,现在他们正在逐步成长为各个企业的骨干中坚。

    也正得益于此,在南洋的航空工业大建设时期,公司技术团队里除了有来自德意法三国的技术人员之外,还有一批南洋自己的技术人员,在设计f1战斗机的时候,他们就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不仅如此,去年还有一批来自唐山的航空设计人员也加入了这支团队。

    虽然项目组云集众人,但作为项目总工程师萨蒂斯塔,总是有意无意的让包括林同骅、张廷鹏在内的华裔工程师们担负更多的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培养模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以一名意大利工程师的身份成为公司的总工程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能够找准自己的准确定位,知道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样的技术人员。

    从官邸回到公司之后,萨蒂斯塔拿出了几张名片,然后开始思索起来。

    后来唐山风云变幻之际,他和同僚们收到了来自南洋的邀请,于是便率领全部成员来到了南洋,很快就参与到了“707项目”的研制之中。

    “还是他更合适一些。”

    简单的了解一下“中运1号”的情况后,他说道。

    在公司内部有一说法。如果阁下作为一名航空工程师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会成为南阳最优秀的航空工程师。由此可见他的专业造诣。

    “应该让谁负责整个项目呢?”

    其实,对于“中运一号”,萨蒂斯塔并没有什么兴趣,毕竟那不过只是战争期间的一个项目而已,他的性能也就是和Dc3运输机差不多。就时代来说已经落后了。

    “林工,我记得你曾经主持过运输机的设计吧。”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林同骅一愣,说道。

    抗战期间,林同骅是“中运一号”的项目负责人,在抗战即将胜利时,为了发展航天工业,林同骅率领飞机设计组一行20余人赴美国麦克唐纳公司学习飞机设计。

    当林同骅走进办公室时,萨蒂斯塔已经把那些名片,塞进一只抽屉里去了,面前只放着从官邸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